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

Posted 释迦

篇首语: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第二式诘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著。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第三毘舍罗婆佛偈(七十年中说一偈半):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床座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第四拘楼孙佛偈(六十年中说二偈):譬如蜂采华,其色甚香洁。以味惠于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偈(三十年中说一偈):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常灭志所念,第六迦叶佛偈(二十年中但说一偈):「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第七释迦佛偈(十二年中但说一偈):「护口意法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修行他人道。」又散见于四分律戒本,五分律戒本及法句经。所记虽略异,而原偈文之同一,则无疑。增一阿含经一曰:「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云云。」即七佛中迦叶佛之偈(法句经原本第十二章第百八十三偈)也。法华玄义二,亦有「七佛通戒偈云:诸恶莫作云云。」

相关参考

佛教 戒的

戒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一切道德行的。受戒如生遵守校,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法律是自外在的束,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自心的自我要求,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  通戒戒:七佛通戒偈:“莫

佛教 戒的

戒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一切道德行的。受戒如生遵守校,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法律是自外在的束,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自心的自我要求,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  通戒戒:七佛通戒偈:“莫

佛教 诸恶莫作什么意思

谓不造作一切恶行。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八〕(参阅「七佛通戒偈」97)p6308

佛教 诸恶莫作什么意思

谓不造作一切恶行。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八〕(参阅「七佛通戒偈」97)p6308

佛教 通戒什么意思

意思为: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见三聚净戒条。

佛教 佛通五方法就能出成佛之心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介】《婆塞戒》,七卷。北・昙谶。又《善生》、《婆塞戒本》。系佛善生大乘婆塞戒(在家戒),此展,明布施等六度波蜜。全容分集、菩提心、悲、解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本

佛教 佛通五方法就能出成佛之心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介】《婆塞戒》,七卷。北・昙谶。又《善生》、《婆塞戒本》。系佛善生大乘婆塞戒(在家戒),此展,明布施等六度波蜜。全容分集、菩提心、悲、解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本

佛教 七佛药师法什么意思

日本台密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祕法。又作七佛药师御修法、七坛御修法。以药师七佛本愿经、药师本愿经为依据经典。据药师瑠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载,若有人有所祈愿,应当造此七佛形像,供养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