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五支戒什么意思

Posted 菩提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五支戒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数)五种支条之戒也。谓大涅槃心一理根本开出之支末事戒,有五种之别:一、根本业清净戒,二、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三、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四、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五、回向阿耨多罗三菩提戒,大涅槃经第十一圣行品之所说也。净影之涅槃义记第五上释之曰:「根本业清净者,离其根本不善业道前后眷属。余清净者,离其业道前后方便,非诸恶觉。觉清净著,离八恶觉,护持正念。念清净者,修六念心,助成戒行。回向阿耨三菩提者,用戒求佛也。此等分别,如杂心论。」宝亮配之于大小乘诸戒,小乘四重戒,为根本业清净戒,第二篇以下,即四重之余,为前后眷属余清净戒,不起五毒等,不犯菩萨戒,为非诸恶觉觉清净戒,不犯四十轻戒,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上四戒回向菩提,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天台以四重或十善性戒为根本业清净戒,偷兰遮等余四篇为前后眷属余清净戒,定共戒为非诸恶觉觉清净戒,定共戒为护持正念念清净戒,大乘戒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戒。章安配于三聚净戒,前二者为摄律仪戒,次二者为摄善法戒,后一者为摄众生戒。出于涅槃经集解,法华玄义,释签私记等。

相关参考

佛教 七支戒什么意思

意思为: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业。

佛教 初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初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于初静虑,具足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寻伺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喜为受境界,乐为除麤重。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初静虑有几支?答:有

佛教 初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初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于初静虑,具足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寻伺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喜为受境界,乐为除麤重。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初静虑有几支?答:有

佛教 第三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第三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第三静虑、有五支。一、舍,二、念,三、正知,四、乐,五、心一境性。舍、念、正知、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余如前说。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第三静虑、有几支?答

佛教 圣五支三摩地什么意思

圣五支三摩地瑜伽十二卷十七页云:何等名为圣三摩地?云何建立五支差别?谓四静虑中所有圣贤心一境性、及于安立审谛观察;如是名为圣三摩地。依于四种现法乐住,建立四支。依审观察缘起法故;又为断除余结缚故;建立

佛教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什么意思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佛教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什么意思

四静虑四支五支差别显扬十九卷十二页云:问:于诸静虑,有几支耶?答:初有五支。何等为五?谓寻、伺、喜、乐、心一境性。第二静虑有四支。谓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问:内等性,以何法为体?答:以念正知及舍为

佛教 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什么意思

五支所摄不放逸行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萨、

佛教 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什么意思

五支所摄不放逸行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诸菩萨、

佛教 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什么意思

四静虑建立五支四支瑜伽六十三卷五页云:问:何因缘故,于四静虑,建立如是五支四支?答:住所依故;住饶益故;住自性故。复有差别。谓思惟所缘故;受用所缘故;于缘不散故。复有差别。谓饶益所依故;增上心所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