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五义分通什么意思

Posted 小乘

篇首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五义分通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名数)南山之四分律宗所言。四分律之本位,虽为小乘,然与其余之萨婆多律等异,有一分通于大乘者。求其义于本律,凡有五处。以此五处之义知分通大乘,谓之五义分通:一、沓婆厌无学,四分律三明十三僧残之无根谤戒,其中有阿罗汉,名沓婆摩罗子。在静处思惟,此身无常,生灭而不坚固,我今当以如何之方便,求牢固之法?今欲以我力供养于僧,为僧作力役。是厌无常生灭之三乘身,求菩萨之法,回心于大乘,修利他之行也。二、施生成佛道,四分僧戒本有回向文,其语曰:「我今说戒经,所说诸功德,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皆共成佛,岂是小乘?三、相召为佛子,四分律一有序,序中有「如是诸佛子」「佛子亦如是」等语。盖梵网经所说大乘戒中虽呼僧众为佛子,而小乘戒中常称为比丘。然则今以佛子之称呼召,其意在于大乘之佛道可知也。四、舍财用非重,此于忏悔舍堕罪时,先向僧众舍出其所犯之财体(即如赃物者),而后行忏悔之法,僧众一旦没收其财物,忏悔后竣后,更以之还于本人也。然于本宗虽不还之于本人,而于僧中用之,亦惟结突吉罗之轻罪,不成偷盗之重罪。是因为忏悔之人,既诚心舍出,则彼之财物,非彼之所有也。是为以意业为主之大乘义。五、尘境非根境,谓色声等之尘境为眼识等之所识知,而非眼根等之所晓了也。四分律十一释小妄语戒中,有曰:「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舌身识能触,意识能知。」此于小乘有部之宗义有根见识见之争,以根见为正义,今云眼识能见等者。为识见之义,即大乘之意也。以上来五义为分通大乘之证。出于业疏三下,济缘记三下,资持记上三之一。

相关参考

佛教 四分律宗教虽小乘义当大乘什么意思

亦名:四分律宗虽是小乘分通大乘,子题:五义分通、四分通明佛乘、沓婆厌无学、施生成佛道、相召为佛子、舍财用非重、尘境非根晓,行事钞‧受戒缘集篇:「问:『此教宗是何乘而发大乘志耶?答:『此四分宗,义当大乘

佛教 五义立大悲名什么意思

五义立大悲名俱舍论二十七卷四页云:此大悲名,依何义立?依五义故,此立大名。一、由资粮故大。谓大福德智慧资粮所成办故。二、由行相故大。谓此力能于三苦境作行相故。三、由所缘故大。谓此总以三界有情为所缘故。

佛教 五义立大悲名什么意思

五义立大悲名俱舍论二十七卷四页云:此大悲名,依何义立?依五义故,此立大名。一、由资粮故大。谓大福德智慧资粮所成办故。二、由行相故大。谓此力能于三苦境作行相故。三、由所缘故大。谓此总以三界有情为所缘故。

佛教 菩萨解脱五义什么意思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生执著。(三)现惑不能缚,现惑,现前分别

佛教 菩萨解脱五义什么意思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生执著。(三)现惑不能缚,现惑,现前分别

佛教 菩萨解脱五义什么意思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生执著。(三)现惑不能缚,现惑,现前分别

佛教 菩萨解脱五义什么意思

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列举菩萨解脱之五义,即:(一)生死不能缚,谓众生为生死所缚,菩萨不为生死所缚。(二)境相不能缚,境相,一切境界之相;谓菩萨虽见于一切境界,然不生执著。(三)现惑不能缚,现惑,现前分别

佛教 罗汉修福五义什么意思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罗汉已办,福业何为?』答:『有五义:一﹑为报佛恩,二﹑为长养〔佛〕法,三﹑为灭少修自高者,四﹑为折伏弟子憍心,五﹑起来世福业故。』」(戒疏记卷一○‧七二‧一○)

佛教 毗尼五义什么意思

子题:五种住处、天住、梵住、圣住、无余涅槃,资持记释云:「四中,始从在家,次第引至五种住处。乃至者,略天住欲界六天。梵住色无色天,圣住三乘学人,无余涅槃三乘究竟。五﹑中,初约三乘第论其胜。若下,明凡夫

佛教 异品一分转同品徧转不定什么意思

 (术语)因明三十三过中,属于因之过名。为因异喻一分通,同品全分通者,以其一分通于异喻使宗不定也。见入正理论,因明大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