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

Posted 释迦牟尼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乃指过去七佛通戒之偈颂。迄今仍为佛教徒所传诵。此偈之义,依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因诸佛出世之初,弟子清净,不须别制禁戒,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又称通戒、略戒。又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载,过去七佛之偈颂为:(一)毘婆尸佛:忍辱为第一,佛说无为最,不以剃须发,害他为沙门。(二)试结(尸弃)佛:若眼见非邪,慧者护不著,弃捐于众恶,在世为黠慧。(三)毘舍罗婆(毘舍婆)佛:不害亦不非,奉行于大戒,于食知止足,座床亦复然,执志为专一,是则诸佛教。(四)拘楼孙佛:譬如蜂采花,其色甚香洁,以味惠施他,道士游聚落,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谛观正不正。(五)拘那含牟尼佛:执志莫轻戏,当学尊寂道,贤者无愁忧,当灭志所念。(六)迦叶佛: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七)释迦牟尼佛:护口意清净,身行亦清净,净此三行迹,修行仙人道。后世佛教所通用之通戒偈乃迦叶佛之偈,但文字上略有不同,即增一阿含陉卷一阿难所引「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句。〔出曜经卷二十五、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十四、有部毘奈耶卷五十、四分律卷三十五〕 p97

相关参考

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

 (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

佛教 七佛通戒偈什么意思

 (术语)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为第一,佛说无

佛教 戒的

戒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一切道德行的。受戒如生遵守校,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法律是自外在的束,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自心的自我要求,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  通戒戒:七佛通戒偈:“莫

佛教 戒的

戒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一切道德行的。受戒如生遵守校,人民恪守法律一般,不同的是,校、法律是自外在的束,於他律;而佛教的戒律,是自心的自我要求,於自律。佛教的戒律分:  通戒戒:七佛通戒偈:“莫

佛教 诸恶莫作什么意思

谓不造作一切恶行。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八〕(参阅「七佛通戒偈」97)p6308

佛教 诸恶莫作什么意思

谓不造作一切恶行。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大二‧五五一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卷十四、大智度论卷十八〕(参阅「七佛通戒偈」97)p6308

佛教 通戒什么意思

意思为:1.又名略戒,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等偈颂是,因它不但是过去七佛之所通说,而且也是通于一切大小乘的戒经。2.即三聚净戒。见三聚净戒条。

佛教 佛通五方法就能出成佛之心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介】《婆塞戒》,七卷。北・昙谶。又《善生》、《婆塞戒本》。系佛善生大乘婆塞戒(在家戒),此展,明布施等六度波蜜。全容分集、菩提心、悲、解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本

佛教 佛通五方法就能出成佛之心

    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介】《婆塞戒》,七卷。北・昙谶。又《善生》、《婆塞戒本》。系佛善生大乘婆塞戒(在家戒),此展,明布施等六度波蜜。全容分集、菩提心、悲、解等二十八品。其中,“受戒品”本

佛教 七佛药师法什么意思

日本台密以七佛药师为本尊,为息灾、增益所修之祕法。又作七佛药师御修法、七坛御修法。以药师七佛本愿经、药师本愿经为依据经典。据药师瑠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下载,若有人有所祈愿,应当造此七佛形像,供养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