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七境界什么意思
Posted 菩萨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七境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称七种第一义境界。乃诸佛所证所得之境界,计有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过二见境界、过佛子地境界、入如来地内行境界等七种。约其极处,悉皆成就,故总称第一义。(一)心境界,心乃中道之理心。此为诸佛菩萨中道之理心所造。(二)慧境界,慧乃慧性。谓诸佛菩萨之慧性照了分明。(三)智境界,智乃智用。谓诸佛菩萨之智力现前,了知一切万法。(四)见境界,见乃正见。谓诸佛菩萨之正见现前,无诸邪妄。(五)过二见境界,又作超二见境界。二见乃断、常二见。即诸佛菩萨能超断、常二见。(六)过佛子地境界,又作超子地境界。子地者,登地菩萨等视众生如己子,故名。此谓诸佛菩萨能超十地,成正觉。(七)入如来地内行境界,又作如来自到境界。内行乃果上之行。谓如来能尽法性之源底,成就二利,成就世间、出世间上上之法。以上七种,前六者通于佛菩萨,后者则为如来之自境界。〔入楞伽经卷二、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九〕 p113相关参考
人生上善若水七境界何为上善若水?一位年轻的商人在外出时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一个专业与水打交道的水大夫,便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水大夫微
彼果境界受有四种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彼果境界受,亦有四种。一者、依持受,二者、资具受,三者、受用受,四者、顾恋受。
彼果境界受有四种瑜伽七十七卷十九页云:彼果境界受,亦有四种。一者、依持受,二者、资具受,三者、受用受,四者、顾恋受。
如来所行与如来境界差别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别。何等为五?一
如来所行与如来境界差别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五页云: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别。何等为五?一
道品,为梵语bodhi-pāksi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
道品,为梵语bodhi-pāksika之意译,又作菩提分、觉支,即为追求智慧,进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又称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趋于菩
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依止七处,名所摄四蕴转。一、乐欲,二、希望,三、境界,四、寻伺,五、正知,六、清净方便,七、清净。诸受用欲者、依止四处。住律仪者,精进行者,依止一处。已得近分定
名所摄四蕴依止七处转瑜伽五十四卷七页云:依止七处,名所摄四蕴转。一、乐欲,二、希望,三、境界,四、寻伺,五、正知,六、清净方便,七、清净。诸受用欲者、依止四处。住律仪者,精进行者,依止一处。已得近分定
梵语jñeya之音译。又作尔炎、尔燄。意译为所知、境界、智母、智境。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等五明之法,皆为能生智慧之境界,称为尔焰。胜鬘宝窟卷上末(大三七‧一六中):「尔炎谓智母,以能生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