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六行相什么意思

Posted 名实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六行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梵语 sodaśākārā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状之意。观四谛时,各有四种差别,于其时所产生之行相共有十六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苦圣谛有四相(苦谛四相):(一)非常(梵 anitya),待缘而成故。(二)苦(梵 duha),逼迫性故。(三)空(梵 śūnya),违我所见故。(四)非我(梵 anātman),违我见故。集圣谛亦有四相(集谛四相):(一)因(梵 hetu),其理如种子。(二)集(梵 samudaya),同于显现之理。(三)生(梵 prabhava),能令续起。(四)缘(梵 pratyaya),能令成办;譬如泥团、轮、绳与水等众缘,和合而成一瓶。灭圣谛亦有四相(灭谛四相):(一)灭(梵 nirodha),诸蕴尽故。(二)静(梵 śānta),三火息故。(三)妙(梵 pranīta),众患无故。(四)离(梵 nihsarana),脱众灾故。道圣谛亦有四相(道谛四相):(一)道(梵 mārga),通行义故。(二)如(梵 nyāya),契正理故。(三)行(梵 pratipad),正趣向故。(四)出(梵 nairyānika),能永超故。十六行相名虽十六,实事唯七。谓缘苦谛者,名实俱四;缘余三谛者,名四实一。说十六行相之目的,为治常、乐、我所、我见等见,故修非常、苦、空、非我等行相;为治无因、一因、变因、知先因等见,故修因、集、生、缘等行相;为治解脱是无之见,故修灭行相;为治解脱是苦之见,故修静行相;为治静虑及等至之乐为妙之见,故修妙行相;为治解脱是数数退堕而非永恒之见,故修离行相;为治无道、邪道、余道、退道之见,故修道、如、行、出等行相。〔坐禅三昧经卷下、正法念处经卷三十四、大毘婆沙论卷七十九〕 p387

相关参考

佛教 十六行相什么意思

十六行相大毗婆沙论七十九卷九页云:有十六行相,缘四圣谛起。谓缘苦谛,有四行相。一、苦,二、非常,三、空,四、非我。缘集谛有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缘。缘灭谛有四行相。一、灭,二、静,三、妙

佛教 四谛十六行相什么意思

意思为:

佛教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此十六行,几是空行?谓二。即苦谛后二行。几是无愿行?谓六。即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几是无相行?谓灭谛一切。几是清净因所显行?谓道谛一切。问:要由无常想,

佛教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此十六行,几是空行?谓二。即苦谛后二行。几是无愿行?谓六。即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几是无相行?谓灭谛一切。几是清净因所显行?谓道谛一切。问:要由无常想,

佛教 十六行什么意思

意思为: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见八忍八智条。

佛教 因集生缘什么意思

指观集谛境界时之四种行相。为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即观一切惑业为引生苦果之因,称为因;招集苦果而使现起,称为集;使苦果相续不绝,称为生;集成苦果使苦果成办之缘,称为缘。(参阅「十六行相」387、「四谛」

佛教 因集生缘什么意思

指观集谛境界时之四种行相。为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即观一切惑业为引生苦果之因,称为因;招集苦果而使现起,称为集;使苦果相续不绝,称为生;集成苦果使苦果成办之缘,称为缘。(参阅「十六行相」387、「四谛」

佛教 因集生缘什么意思

指观集谛境界时之四种行相。为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即观一切惑业为引生苦果之因,称为因;招集苦果而使现起,称为集;使苦果相续不绝,称为生;集成苦果使苦果成办之缘,称为缘。(参阅「十六行相」387、「四谛」

佛教 因集生缘什么意思

指观集谛境界时之四种行相。为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即观一切惑业为引生苦果之因,称为因;招集苦果而使现起,称为集;使苦果相续不绝,称为生;集成苦果使苦果成办之缘,称为缘。(参阅「十六行相」387、「四谛」

佛教 十六心什么意思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