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六谛什么意思
Posted 正理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六谛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指印度正理学派所立之十六种认识及推理论证方式。又作十六句义(梵 sodaśa padārthāh)。正理学派以考察十六谛乃到达解脱之要件。而龙树则于其广破经、广破论、回诤论中批判十六谛,并一一破之。十六谛者:(一)量(梵 pramāna),乃获得真智之方法,有现量、比量、声量、譬喻量四种。(二)所量(梵 prameya),乃指知识之对象,有:我、身、根、境、觉、意、作业、烦恼、彼有、果、苦、解脱十二种。(三)疑(梵 sajśaya),指对所见事物之特性未明确之知,此乃推理论证之基因。(四)用(梵 prayojana),指解疑之作用。(五)喻(梵 drstānta),指凡人、学者皆认可的推理论证之标准根据。(六)悉檀(梵 siddhānta),即宗义,乃立者之主张。(七)支分(梵 svayava),乃论证之形式,即指五支作法。(八)思择(梵 tarka),指为了知事物真相,根据其原因,而行深思推理。(九)决(梵 nirnaya),指义理之决定。(十)论义(梵 vāda)。(十一)纷义(梵 jalpa),指为坚守自说,用难难等不正之法。(十二)坏义(梵 vitandā),指自无立论,而以不正之法难他人之立论。(十三)似因(梵 hetv-ābhāsa),指似是而非之因,即不正之因,有不定、相违、问题相似、所立相似、过时五种。(十四)难难(梵 chala),乃指故意将敌者之语曲解,而非难之。(十五)诤论(梵 jāti), 敌者颠倒同法、异法,以非难立者之正确论证,此与古因明之十四过类相当。(十六)堕负(梵 nigrahasthāna),指立者因误解、不解而致败北。〔百论疏卷上之中、印度六派哲学、印度哲学史、中观佛教论考(山口益)〕 p393相关参考
[第1273部第102二卷]第1273部~相二卷 德慧法造 相卷上 中解十六谛 十六谛。物有十六。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判何反)沙(翻解)解。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有其故物。波提(翻
[第1273部第102二卷]第1273部~相二卷 德慧法造 相卷上 中解十六谛 十六谛。物有十六。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判何反)沙(翻解)解。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有其故物。波提(翻
六谛如谛施设建立中说。
六谛如谛施设建立中说。
意思为:四谛的十六行相,简称十六行,又叫做十六谛观,即苦法智忍等十六种观法。见八忍八智条。
梵语sodaśākārā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状之意。观四谛时,各有四种差别,于其时所产生之行相共有十六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苦圣谛有四相(
梵语sodaśākārāh。又作十六行、十六行观、十六行相观、十六圣行、十六谛、四谛十六行相。行相,相状之意。观四谛时,各有四种差别,于其时所产生之行相共有十六种。据俱舍论卷二十六所载,苦圣谛有四相(
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即:(一)日想观,又作日观、日想。正坐西向,谛观于日,
即十六种观法;出自观无量寿经。又作十六观法、十六想观、十六妙观、十六正观、十六观门。念佛行者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即:(一)日想观,又作日观、日想。正坐西向,谛观于日,
九十六种佛世前后出现于印度而异于佛教之流派。又作九十六术、九十六径、九十六道、九十六种异道。有关外道之数,虽有多种异说,然以九十六种、九十五种外道二说为最多。九十六及九十五此二数之算定,依诸经论有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