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三教论衡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三教论衡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指儒、释、道三教之论诤。盖儒道二教原系我国固有宗教,佛教则传自印度,不论思想信仰或仪礼习惯方面,均有极大之差异,故三教之间常起教义、仪礼上之论诤。据汉法本内传所载,后汉明帝时,道士褚善信等尝与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于洛阳白马寺外辩法,终为摩腾所伏,此盖后世所捏造。三国时代,吴之康僧会对孙皓答辩周孔善恶报应之说略嫌显近,而谓释教方尽幽远之意。曹植亦曾作辨道论,以驳斥道教不老不死之说。凡此,皆属早期之三教论衡。相关参考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
凡四卷。唐代道宣(596~667)撰于龙朔元年(661)。又作集合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古今佛道论、古今佛道论衡、佛道论衡。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系收录东汉至唐初佛、道两教论争之记事,为我国佛道关系史之重
又作三教圣人图、三圣图。即将孔子、释迦、老子三圣人之像,绘于一图之中,以此表示儒、佛、道三教之汇合。另有以佛印禅师、苏东坡、黄鲁直等三人代表佛、儒、道三教之图像。盖三教一致之思想自古即盛行我国,中唐以
又作三教圣人图、三圣图。即将孔子、释迦、老子三圣人之像,绘于一图之中,以此表示儒、佛、道三教之汇合。另有以佛印禅师、苏东坡、黄鲁直等三人代表佛、儒、道三教之图像。盖三教一致之思想自古即盛行我国,中唐以
凡二卷。元代刘谧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作者以儒释道三教之论争,千百年来,是非纷然,故特著此论以明辨之。初言三教皆为止恶行善之法,而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不可偏废;次言三教之极功(结果)有浅
凡二卷。元代刘谧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作者以儒释道三教之论争,千百年来,是非纷然,故特著此论以明辨之。初言三教皆为止恶行善之法,而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不可偏废;次言三教之极功(结果)有浅
南北朝自萧齐之后,江南诸师所立之三教,用以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三教乃指:(一)顿教,即佛最初为诸菩萨所说之华严经。(二)渐教,即佛说法从小至大以开导众生,亦即由阿含经渐说至涅槃经以诱导之。(四)不定
南北朝自萧齐之后,江南诸师所立之三教,用以判释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三教乃指:(一)顿教,即佛最初为诸菩萨所说之华严经。(二)渐教,即佛说法从小至大以开导众生,亦即由阿含经渐说至涅槃经以诱导之。(四)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