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三惑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三惑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又作三障。天台宗就界内、界外之惑所分之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一)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此见思惑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共断,故称通惑。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为界内之惑,须以空观对治之。(二)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之法所起之惑障,称为尘沙惑。菩萨断除见思惑后,易著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之方法,故此惑又称著空惑,能妨碍菩萨出假利生,化度众生。又此惑为菩萨所断,故又称别惑,通于界内外,须以假观破之。(三)无明惑,于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之惑,唯在大乘菩萨,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故又称别惑。须以中观破之。

相关参考

佛教 一心三惑什么意思

意思为:谓三惑融镕于我们的一心之中。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和无明惑。

佛教 三惑同异断什么意思

 (杂语)三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为隔历三谛次第之三观,其三惑异断勿论矣。先于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三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复以空观断三界之思惑,次三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

佛教 三惑同异断什么意思

 (杂语)三惑同时可断,抑异时可断,别圆二教不同。别教为隔历三谛次第之三观,其三惑异断勿论矣。先于十住初位发心住以空观断三界之见惑,至第七不退住复以空观断三界之思惑,次三住以假观断界内之尘沙,傍伏界外

佛教 始终心要什么意思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佛教 始终心要什么意思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佛教 始终心要什么意思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佛教 始终心要什么意思

 (书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佛教 圆伏什么意思

 (术语)台宗圆教之法,达惑体融通,亡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差别,则于同时伏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