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魏延真的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吗?
Posted 魏延
篇首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魏延真的提出过子午谷奇谋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说到魏延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人好像是被低估了的一个人了,因为好像经常有人说了,这个人好像是被诸葛亮给压制了,而且最为人们所觉得尴尬的事情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这件事情了,那么魏延的这个计策到底好不好呢?话说在历史上这个计策真的存在吗?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一起学习品鉴吧!
最近看到知乎里为魏延“平反”的文章,认为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过了灭魏的有利时机。“诸葛一生唯谨慎”,其实是对魏延抱有偏见,让蜀汉错失了大好局势。
B站红人
诸葛亮到底该不该采取“子午谷奇谋”成为无数后人争论的焦点。
但今天小编想说,这个计策,至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可能根本就是虚构的。老铁们不要急,咱们心平气和地扯一扯,也欢迎诸位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批评。
1
魏延奇谋的出处
有关魏延出奇谋,离当时最近的记载有两处。
一个在《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意思是魏延每次跟着诸葛亮出征,都想模仿韩信,带一万人,跟诸葛亮走不同的道路在潼关相会。但诸葛亮不允许,魏延觉得自己才能不能得到施展,很忧桑。可以看出,《三国志》中只是说魏延想模仿韩信,与诸葛亮异道进兵,具体怎么走没有说。
老版三国中的魏延
另外一条出自裴松之所引《魏略》,其大意为:魏延跟诸葛亮说,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年轻没用。如果让我带精兵五千,另外五千人带粮草,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向东,再从子午谷向北,不出十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楙听说我魏延来了,肯定吓得逃走,长安城里只剩下些文官,城中大户与城外百姓的粮食也足够支应一段时间。
魏国派援兵还得二十多天,那会丞相您早从斜谷赶过来了,这样咸阳以西可以一举平定。但诸葛亮觉得太危险,不如从大辂行军,可以轻松占领陇右,因此没有听从魏延的计谋。
网友恶搞魏延
2
《魏略》的记载不靠谱
所谓“子午谷奇谋”这个讲法最初是在《魏略》(作者是魏国郎中鱼豢,原书已经佚失,内容只能从后人的引注中寻找)一书中才提及。但实际上,《魏略》中的这处记载靠不住。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这段记载本身就有多处经不住推敲。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中记载:“惇弟廉及子楙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楙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也就是说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跟曹丕是同辈,《魏略》中也记载说他跟曹丕一起从小玩到大,因此二人年龄相差应该不大。
夏侯楙镇守长安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曹丕四十岁驾崩后,其子曹叡于226年即位,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是在228年,这时候夏侯楙怎么说也应该是四十岁左右的人,那可已经不是公子哥了,魏延却说夏侯楙年少,鱼豢是在黑魏延不识数吗?
▲老版三国中的夏侯楙,一脸纨绔像
《魏略》中另有一处说夏侯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可能此人确实缺少军事才能,但他再没用,也不至于守着坚城被这区区一万人吓跑吧?何况当时还有曹真与他共同守卫关中,诸葛亮前两次北伐中,曹真都击退过蜀军。魏延也应该了解他面对的敌人,但是却只提到夏侯楙,这就有点让人不太相信了。
魏延说自己带领一万人从褒中出发,在秦岭山区里走,再进入子午谷奇袭长安,只需要十天。
但实际上仅从褒中到子午谷之间的山路就有五六百里,且路况不良行走不便(不然也没必要开辟这些古道了),而子午谷全长七百余里,也是道狭难行,就算魏延从半道切入,他总共要走的山路也少不了八百里。
▲秦岭周边古道图
笔者以前也在子午谷逛过,现在子午谷北侧谷口修了旅游景点和盘山公路,但公路也非常狭窄。如果要走山路,只有紧贴山坡切出来的窄路,最窄的地方只容一人通过;而河流本身深浅不一,与两侧的石滩交错混杂,大规模军团和后勤部队也是很难从河谷行进的,而且当年的情况只会更糟糕。
这种路况,还要带着运输部队,十天的时间根本不够。
▲子午谷的山貌
当然有读者要说了,当时子午谷是有栈道的啊。但即便如此,魏延的提法也不靠谱。一方面,栈道只有子午道、褒斜道这样开辟出来的道路才有可能有,魏延提出要沿着秦岭山路向东走插入子午谷,这段东西向的山路能有栈道吗?栈道不是那么好修的,不管是坚持走山路,还是临时伐木开路,都会浪费大量时间。
▲子午古栈道遗迹
另一方面,当时也不缺子午谷行军的失败战例,如曹真、张郃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从子午谷侵汉中,就是因为下雨导致栈道断绝耽搁了三十天,最后只得退兵。秦岭山脉植被茂盛,天气多变,随时就可能大雨倾盆,古时候没有现代天气预报,无法准确预测秦岭山区的天气,遇上大雨只能怪自己倒霉。这种失败案例说明,从子午谷进兵虽然是抄近道,但风险也很大。
▲子午谷路线图
所以走秦岭抄近道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要面对艰险山路、诡异天气的多重考验,十天走完这条路,相当不现实。魏延作战经验丰富,再狂也不会瞎吹这种完全不靠谱的牛皮。
综上可以看出,《魏略》这条记载本身漏洞百出,不像是对真实事件的记录,倒更像是不懂军事的人杜撰的产物。
第二,从现在留存下来的资料来看,《魏略》这本书中对蜀国的记载可信度也不高。《魏略》中虽然有许多记载非常重要,例如对大秦(即古罗马)、邪马台等国的记述,但是对于蜀国的记载却是争议颇多。
例如里面有一处说,刘备在小沛时被曹兵击败,刘禅也失散于军中,最后被人收养逃到汉中,后来蜀国一个将军去汉中访问,刘禅就主动上来相认,然后回国顺利当上了太子。对于这个记载,裴松之根据其他记载中刘禅的生卒年月和经历,明确否定了《魏略》的讲法:“此则《魏略》之妄说,乃至二百余言,异也!”
还有一处说刘备屯兵樊城时,诸葛亮主动上门求见,还出谋划策,深得赏识,因此刘备“以上客礼之”。裴松之同样不赞同,认为诸葛亮自己在《出师表》里就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因此刘备主动求见诸葛亮是明摆着的,如果已经以上客之礼相待,又何必再三顾茅庐呢? 裴松之引《魏略》也只是作参考,并不苟同其中有关蜀国的记载。
可见,《魏略》这本书对蜀国的刘备、诸葛亮等人确实是不太友好,已经涉嫌造谣诽谤,给人一种故意抹黑蜀国君臣的感觉。
所以《魏略》中魏延出“子午谷奇谋”的这条记载的可信度也得打个问号,有可能是想故意表现诸葛亮不能听从良将之言,从而将蜀国北伐失败的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加上前面提到,其内容本身就不靠谱,那可信度就更低了。
3
魏延的偶像是韩信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三国志》中的讲法。里面提到诸葛亮每次出兵,魏延都想模仿“韩信故事”,出奇策,与诸葛亮异道相会于潼关,但是具体走哪条道,如何相互配合,没有详细说明。
那么陈寿这里说的“韩信故事”具体又是怎样的呢?很可惜,不知道。
有关这场战事的史料极少,早期的记载只见于《史记》,而且非常简略:“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汉书》的记载则与《史记》的讲法大同小异,没有增加有实质意义的内容。
▲现代人根据《史记》记载,绘制的韩信反攻关中路线图
其中的“故道”就是指陈仓道。不过从“袭”字可以看出,韩信从陈仓道进兵关中确实是出其不意。因此韩信可能是在其他几条道路布置了疑兵,欺骗章邯浪费兵力;或者多路齐出,互为声援,逮住章邯的防御漏洞,成功偷袭得手,进入关中。不过这些也都只能是猜测。
后世流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讲法,其实出自元代无名氏的戏曲《暗度陈仓》,明代也出现了《韩元帅暗度陈仓》这样的戏曲,都属于后人的想象,不能直接作为信史。现在褒斜道口还有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立的“新建樊河铁索桥碑”,其实都是明清时人附会的产物,也不能直接相信。
▲后世想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有关韩信反攻关中的记载,除了《史记》和《汉书》,离当时最近的史料是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撰写的《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碑文,原碑现藏于汉中博物馆,里面有一句话:“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其中“散”就是大散关,是出陈仓道的关口,在今天宝鸡西南。
经由子午道,出了陈仓道的大散关,这句话说的真是有点乱。有些学者认为这种暧昧的讲法,可能是想表明韩信从子午道和陈仓道同时出兵攻入关中。这个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那时褒斜道和傥骆道还没有开辟为官道,十分难行,不适合大兵团行进,子午道情况还好一些,当然前文也说了,还是有风险的。
▲汉代褒斜道路线图
但有一点我们还是要注意,这条记载出现在东汉末年,距离秦末汉初已经过去了接近四百年,司马迁和班固都没有说清的内容,四百年后的人却越说越明白,他们的讲法真的可信吗?会不会也是由于历史的残缺而自发进行的想象?
这一点我们也无法完全肯定。退一万步讲,就算韩信真的是通过子午谷、陈仓道两路进军,他的具体作战方式我们现在也无从知晓,而魏延作为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也不会提出这样漏洞百出的所谓“奇谋”。
通过韩信反攻关中的这个例子,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有时确实是非常模糊的,越是关键的内容反而越容易被人忽视或者有意省略。在历史失语的情况下,后人就难免希望通过想象来弥补这种不足,假的东西越传越广,反而成了“真的”,而真实的历史早已在沧海桑田般的变迁中,难寻踪影。
4
难解的谜团
其实,在当时人都不能详细了解韩信战术的背景下,《三国志》的模糊记载反而比《魏略》中的妄言真实得多。
因为从结果来看,魏延这条计策是没有被诸葛亮认可执行的,怎么着也算是军事机密了,其中的细节怎么可能流传出去,还被魏国人记录地这么清楚?如果真的流传出来了,陈寿也就没必要说的这么模糊了吧。所以不管怎么说,《魏略》中的讲法都靠不住啊。
总的来看,魏延“子午谷奇谋”中的讲法本身有太多漏洞,不像是他这种战术高手提出来的,更像是外行的杜撰;陈寿说魏延想要模仿韩信,其具体记载也是语焉不详,而韩信当年的作战方式也已经很难复原。
所以,魏延想要出奇策取关中,是真;但是具体怎么打,奇在哪里,绝对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子午谷奇谋”这么图森破。他的战术和构想应该更复杂而且更可靠,只不过和诸葛亮的作战风格与战略规划不一致,因此没有被采纳。
▲诸葛亮历次北伐以及后人猜想的魏延子午谷奇策路线图
至于诸葛亮走祁山道平取陇右为上,还是魏延出奇策袭取长安为上,这个问题也不好评价,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先从祁山道进兵攻取陇右,可以将这一曹魏之前疏于防守的地区据为己有,使其成为进攻的战略基地,这也是一种比较长远的战略规划。
而魏延想先袭取长安,此后也可以再以长安为根基扫荡雍、凉,其实也不失为上策,而且简单粗暴,省时省力。
但是还是那句话,历史不能假设,人家魏延生前都没想过造诸葛亮的反,现代人又何必非得把他俩塑造成对立面,自觉找队站,徒增烦恼呢。
参考文献:
[1]【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
[2]【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
[3]李开元,《楚亡》.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全榜网网书店,2015
[4]李殿元,子午谷计谋纵横谈.史坛纵论,2007(1)
[5]张崇琛,诸葛亮为何不纳魏延之计.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2)
相关参考
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认为,“子午谷奇谋”“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这个“子午谷奇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
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认为,“子午谷奇谋”“亦韩信暗渡陈仓之计,惜孔明之不用”。这个“子午谷奇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
来自谷歌招聘专家的八个求职秘诀嘘!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吗?实际上,我可以与你分享从一位谷歌(GOOGLE)招聘人员听到的八种求职秘密吗?你可以从一位见过几千份简历,负责这家互联网巨头的招聘人员那里,挖
来自谷歌招聘专家的八个求职秘诀嘘!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吗?实际上,我可以与你分享从一位谷歌(GOOGLE)招聘人员听到的八种求职秘密吗?你可以从一位见过几千份履历,负责这家互联网巨头的招聘人员那里,挖
历史上鬼谷子是存在的。文献描述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研夫孟荀所
历史上鬼谷子是存在的。文献描述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研夫孟荀所
历史上鬼谷子是存在的。文献描述孟轲膺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墨翟执俭确之教,尹文课名实之符,野老治国于地利,驺子养政于天文,申商刀锯以制理,鬼谷唇吻以策勋,尸佼兼总于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研夫孟荀所
黄忠本来是想平平谈谈过一辈子的,但一个年少轻狂的魏延改变了他的一生。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
黄忠本来是想平平谈谈过一辈子的,但一个年少轻狂的魏延改变了他的一生。说起黄忠,人们很自然的就会在前面加上老将两字,确实,黄忠出名时已经很老了。关羽都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可想而知,黄忠当时
西藏蜜蜡真的存在吗? 玩蜜蜡的人可能很多都听说过西藏蜜蜡,市场上也经常会有一些西藏蜜蜡在销售,那么西藏蜜蜡到底存不存在呢?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一说西藏以前是蜜蜡产区有着蜜蜡流传的历史,也有说西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