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未相应什么意思
Posted 凡夫
篇首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未相应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已相应」之对称。谓修行者之心未与其真如之自体、业用相互薰习,或谓修行者未与诸佛之自体、业用相应。于佛教各种「薰习」说中,大乘起信论主张真如与无明互为薰习,并以染法薰习与净法薰习大别此说,于净法薰习中,又分为妄心薰习与真如薰习两种。真如薰习,即指真如净法自能薰习众生之心;就其作用而言,又可别为自体相薰习、用薰习。为阐明真如薰习之自体相薰习与用薰习,乃就未相应、已相应二门加以区别,其中未相应者,指菩萨修行阶位中,初地(干慧地)以前,即凡夫、二乘及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等,依于信力,虽能修行,但尚须于具有分别事识之染妄心位中薰习,此因未得无分别智(即根本智),故与真如之自体不相应,由是乃无真如之自体相薰习;又因未得后得智(为一种善能鉴照诸法差别之智),故与真如之业用不相应,由是乃无真如之用薰习。此外,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谓,修行者因未得根本智,故与诸佛自体不相应;又因未得后得智,故与诸佛自在之业用不相应。 p1936相关参考
为「已相应」之对称。谓修行者之心未与其真如之自体、业用相互薰习,或谓修行者未与诸佛之自体、业用相应。于佛教各种「薰习」说中,大乘起信论主张真如与无明互为薰习,并以染法薰习与净法薰习大别此说,于净法薰习
阿赖耶识恒与五遍行心所相应成唯识论三卷一页云: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心所摄故。
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瑜伽七十七卷二页云: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名数)周徧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三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
(名数)周徧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三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
(名数)周徧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三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
(名数)周徧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成唯识论第三曰:「此识与几心所相应,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恒与此五心所
随增及不随增大毗婆沙论二十二卷二页云:诸心由随眠故名有随眠心;彼随眠于此心随增耶?答:或随增,或不随增。云何随增?谓彼随眠,与此心相应未断,及缘此心。云何不随增?谓彼随眠,与此心相应已断。
现观未成有四过患瑜伽九十五卷十八页云:复次若有沙门或婆罗门、于圣谛智、而未相应:于诸圣谛、未成现观。当知略有四种过患。何等为四?谓于能往下分恶趣生本行中,深起爱乐,造作增长彼相应业。由此颠坠生恶趣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