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有主物什么意思
Posted 宝物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有主物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指有一定所有者之财物。为「无主物」之对称。若为有主物而擅取之,则形成偷,犯盗罪。有主物分为二类:(一)三宝物,即:(1)佛物,指佛像、舍利、佛之衣钵、佛堂之帐座、佛身上之彩绘、七宝幡盖、佛塔等物。(2)法物,指经论、祕方,及法受用物之轴帙、箱巾、函帕等。(3)僧物,又分为广大、限局二种,前者有十方常住僧物、十方现前僧物;后者有众僧物、别人物。(二)别类物,即除三宝物外,另有守护主之财物,如贼之施物、官物、狂人物、畜物、神物、鬼物、天物等。〔梵网经卷下、四分律卷一、摩诃僧祇律卷三〕(参阅「三宝物」703、「僧物」5736) p2429相关参考
指有一定所有者之财物。为「无主物」之对称。若为有主物而擅取之,则形成偷,犯盗罪。有主物分为二类:(一)三宝物,即:(1)佛物,指佛像、舍利、佛之衣钵、佛堂之帐座、佛身上之彩绘、七宝幡盖、佛塔等物。(2
指无一定所有主之物。「有主物」之对称。取无主之物虽不成盗罪,若作有主想,或存疑而取之,亦犯轻罪。〔善见律毘婆沙卷九、十诵律卷一、四分律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二(法藏)〕(参
指无一定所有主之物。「有主物」之对称。取无主之物虽不成盗罪,若作有主想,或存疑而取之,亦犯轻罪。〔善见律毘婆沙卷九、十诵律卷一、四分律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二(法藏)〕(参
指无一定所有主之物。「有主物」之对称。取无主之物虽不成盗罪,若作有主想,或存疑而取之,亦犯轻罪。〔善见律毘婆沙卷九、十诵律卷一、四分律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二(法藏)〕(参
指无一定所有主之物。「有主物」之对称。取无主之物虽不成盗罪,若作有主想,或存疑而取之,亦犯轻罪。〔善见律毘婆沙卷九、十诵律卷一、四分律卷一、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二(法藏)〕(参
亦名:盗戒犯缘,子题:犯缘不出心境,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成犯相中,总缘具六种:一﹑有主物,二﹑有主想,三﹑有盗心,四﹑重物,五﹑兴方便,六﹑举离本处。必具成犯。」资持记释云:「总括犯缘,不出心境。一
亦名:盗戒犯境,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犯境之中,谓六尘、六大,有主之物,他所吝护;非理致损,斯成犯法。若无主物,及以己物;或为缘差境夺,心想疑转。虽有盗取之心,而前非盗境,并不结犯;唯有本心方便。」(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在家的分,而有繁不同的要求,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 一、不戒:人若於彼生,妄加害,而其命,死道;或生人中,亦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戒。 二、不偷戒:人若於有主物不而取之,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在家的分,而有繁不同的要求,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 一、不戒:人若於彼生,妄加害,而其命,死道;或生人中,亦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戒。 二、不偷戒:人若於有主物不而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