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有作无作什么意思
Posted 凡夫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有作无作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有作与无作之并称。意指有所造作及无所造作。据中阿含经卷十弥酰经载,佛之境界是无为无作,凡夫之境界则是有为有作。另据佛藏经卷上念僧品载,本来无所有之法,因有所得之人分别计著于有我、人、寿者、命者等相,忆想分别无所有之法,并自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等。又据圣冏之传通记糅钞卷五载,旧译经论中,称为有作无作;新译经论中,则称安立非安立。所谓安立,即有作之义;非安立,即无作之义。此外,有作即「有为」之意,亦即因缘所生之法。(参阅「安立」2395) p2431相关参考
为有作与无作之并称。意指有所造作及无所造作。据中阿含经卷十弥酰经载,佛之境界是无为无作,凡夫之境界则是有为有作。另据佛藏经卷上念僧品载,本来无所有之法,因有所得之人分别计著于有我、人、寿者、命者等相,
(术语)戒律之语。新译谓之表无表,旧译谓之作无作。作者身口造作之义,表者身口表彰之义。成实论谓之教无教,教示人身口作业之义。
(术语)戒律之语。新译谓之表无表,旧译谓之作无作。作者身口造作之义,表者身口表彰之义。成实论谓之教无教,教示人身口作业之义。
子题:一受三时无作、三时无作、因时无作、果时无作、果后无作,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二戒先后。(一、同时解)初解云,如牛二角,生则同时。故多论云,初一念戒,俱有二教;第二念中,唯有无教。(二、前后解)(
子题:无作一发续现、戒、持戒、陶家轮、作戒既谢无作独存、戒有五义,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所言作者,如陶家轮,动转之时,名之为作。故杂心云,作者,身,动身方便。言无作者,一发续现,始末恒有,四心三性,不
指八种圣谛。又作八圣谛。(一)有作之四谛与无作之四谛的合称。据吉藏之胜鬘宝窟卷下本所述,有作之四谛为小乘之观谛,彼观未究竟,后更须有所修作,故称为有作。无作之四谛为大乘之观谛,后更无修作,称为无作。又
指八种圣谛。又作八圣谛。(一)有作之四谛与无作之四谛的合称。据吉藏之胜鬘宝窟卷下本所述,有作之四谛为小乘之观谛,彼观未究竟,后更须有所修作,故称为有作。无作之四谛为大乘之观谛,后更无修作,称为无作。又
亦名:圆教宗戒体约随行明持犯,子题:力有常、后习、能忆、能持、能防、熏本识、作戒熏熏成无作、无作戒熏熏起随行、随行中作无作熏还资本体、所熏通熏心识、一识本真为内熏、作无作戒为外熏,羯磨疏‧诸戒受法篇:
指于一切生死法中,离愿求造作之禅定。即对一切诸法无所愿求,为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集谛之因、集、生、缘四行相相应之三昧。又作无愿三昧(梵apranihita-samādhi)、无作解脱门、无愿解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