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密教三三昧门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密教三三昧门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术语)真言行者于行法之初中后为此观。此三三昧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备三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为体,具足三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诃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邬字三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三门,一切诸障所不能入。」秘藏记本曰:「于心月轮之观,观净菩提心,除烦恼之心垢,明了见心之实相。此时生我物之想,起我见之执,故为除此执,即作空观。我今所观见之月轮为空,又恐为此反堕于空执,更宜作无相观。更又观我斯心所得之净菩提心,已离造作之法,本来宛然而有之,本为我物,非今更求得者。如是亡愿求之念,谓之无愿。」此中前二释为遮情之释,后一释表德释也。然前二释亦非无表德之义,空者一切诸法无碍涉入之义,无相者万德轮圆无尽,无一别相之义也。今此观法为遮行者之执,情以故前二者遮执情。迷情遮了,方显性德其次第如此。同钞四曰:「先于行法之初作之,次于行法之最中将入字轮观时再作此观,次于行法已,复作此观也。」相关参考
(术语)真言行者于行法之初中后为此观。此三三昧为吽字之三摩地,吽字备三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为体,具足三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诃字,离因缘故,
(术语)三解脱门之异名。见密教三三昧门项。
(术语)三解脱门之异名。见密教三三昧门项。
退失三昧耶之罪,为密教三种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本誓。谓已受法之修行人退失自己之本誓。依大日经疏卷十一内文之意,即真言行者应勤修行门而不中断,若在中路退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于道
退失三昧耶之罪,为密教三种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本誓。谓已受法之修行人退失自己之本誓。依大日经疏卷十一内文之意,即真言行者应勤修行门而不中断,若在中路退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于道
退失三昧耶之罪,为密教三种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本誓。谓已受法之修行人退失自己之本誓。依大日经疏卷十一内文之意,即真言行者应勤修行门而不中断,若在中路退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于道
退失三昧耶之罪,为密教三种重罪之一。三昧耶即自己之本誓。谓已受法之修行人退失自己之本誓。依大日经疏卷十一内文之意,即真言行者应勤修行门而不中断,若在中路退废,即非精进之相,当得者不得,已得者退失,于道
密教之修法,即行者入道场时,至堂门之前住入无能胜明王之三摩地。系门外之作法。此作法又称为门前之作法、门下之作法。至堂门时,先住金刚萨埵之三昧,至堂门之前,更住无能胜明王之三昧。
密教之修法,即行者入道场时,至堂门之前住入无能胜明王之三摩地。系门外之作法。此作法又称为门前之作法、门下之作法。至堂门时,先住金刚萨埵之三昧,至堂门之前,更住无能胜明王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