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

Posted 戒律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小乘佛教是由大乘佛教发展出来的吗?

顺便问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跟"长老部"或"大众部"有关系吗?

小乘佛教(梵语:Hīnayāna),又称声闻乘佛教(梵语: Śrāvakayāna)。译自梵语,Hīna 意为「小」,yāna 意为乘、车子、教法、或通往解脱之道,合起来,是「小车子」、「小的载具」的意思。这个称呼出现在一至二世纪之间,是大乘佛教(梵语:Mahāyāna)对成立在它之前的的各佛教部派的称呼,现代大乘佛教徒也用以称呼南传上座部佛教。因为它的涵义多变,而且充满争议,在学者及佛教徒间,长期存有争议。

对大乘佛教而言,小乘是声闻乘、缘觉乘二乘的合称。因为此二乘修行人,发心狭小,无法济度一切众生,故称小乘。

就历史而言,小乘佛教意指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时期,所形成的佛教教法。又可以用来指称部派佛教时期,所成立的各个佛教部派。其中上座部的现代继承人,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是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是有贬意的,所以他们拒绝这个称呼,自称为上座部佛教。

大乘佛教观点

大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根据弟子的不同根性,因时因地,而给与不同的教法。这些教法又可以分成三乘。其中,接受四圣谛教法的弟子,因为是从佛亲闻教法,称为声闻乘(梵文Sravakayāna),以成为阿罗汉为最高目标。没有亲自得到佛的教导,但以自己的努力与智慧,思维十二缘起法而得到证悟的,称为独觉或缘觉乘(梵文Pratyeka-buddhayana),成为辟支佛是他们的目标。这两类人,都只重视自己的修为,而无法帮助他人得到解脱,故称为小乘。而真正的佛弟子,应当以帮助他人解脱为目标,发起大悲心,像这样的佛弟子,被称为菩萨,菩萨才是成为佛的真正道路,因此大乘又称为菩萨乘(梵文Bodhisattvayana)。[1]

但是大乘佛教内部对于小乘的看法,有许多分歧。一部份人相信,小乘的教法只是暂时的,不了义的只能阶段性用以接引初机学佛的人,并不究竟。这派可以《维摩诘所说经》为代表[2],认为即使犯了五无间罪的众生,只要修行大乘佛法,也能得到解脱。但是修行小乘佛法,永远无法成佛[3]。

但是另一派的人相信,小乘与大乘虽然修持方法不同,但同为通往解脱成佛的方法。此派可以以《妙法莲华经》为代表[4],它提出「三车喻」,认为在终极意义上,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两者的意趣并没有差别。圣严法师认为,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基础,不应该予以轻视。[5]

北传传承

汉传

随着佛教在公元1世纪开始由印度向东方传入,部派佛教与大乘佛教同期传入中国,中国开始有大量由梵文译作中文的佛经,当中以安世高译出大量小乘佛经,其中对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为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说一切有部的学说与戒律,在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其后小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被大乘佛教所盖过。

梁朝僧伽婆罗译有《解脱道论》,它的结构和内容与南传佛教里总结佛教理论与实践的论书《清净道论》相一致,引起了十九世纪以来中外学者的兴趣。

玄奘译有论书《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此论是说一切有部理论全面、系统的总结,只在汉传佛教中保存。

汉传佛教的戒律主要传承自法藏部,以《四分律》为主流。至于宗派方面,主要的小乘传承,有俱舍、成实二宗,但是这两个宗派在唐初之后就已经衰微,丧失影响力。

藏传

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传承。但是格鲁派很重视俱舍论的研习,列为五部大论之一。藏传佛教中采用小乘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戒律,最重要的论着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这部著作同样属于格鲁派重视的五部大论。

源流

传统上对于大众部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大众部起源于窟外集结[1][2]。

南传佛教《岛史》中说,部派分立,开始于佛陀灭度后百年。因为对戒律的看法不同〈十事非法〉,耶舍比丘会集七百上座比丘,在吠离舍集结戒律(七百集结),但东方比丘自行集结。遵守七百集结戒律的僧团,称为上座部,而另外会集成立戒律的僧团,则称大众部[3]。

《异部宗轮论》说,在佛陀灭度后百年,有僧侣名大天,提出五项学说(大天五事),之后他的学说盛行于印度东南方,支持他的僧侣,集结一处,称为大众部。


相关参考

佛教 五教十宗什么意思

意思为:华严宗将释尊一生所说的教法,判为五教十宗,五教是由法分出,十宗是由理分出。五教者:一、小乘教,是教钝根小机之法,但说生空,而未说法空,故又称为愚法声闻教。二、大乘始教,是出小乘,初入大乘的教法

佛教 大乘小乘之

  :大乘小乘之如何?  太大答:大乘小乘之,言之深。概言之,大小乘均出世法,了解生死回,程度均超人天法。人天法者,在世界上要做最好的人使人太平安,即人法;有多宗教求升天,即天法。自佛教言:做人及升天

佛教 大乘小乘之

  :大乘小乘之如何?  太大答:大乘小乘之,言之深。概言之,大小乘均出世法,了解生死回,程度均超人天法。人天法者,在世界上要做最好的人使人太平安,即人法;有多宗教求升天,即天法。自佛教言:做人及升天

佛教 小乘大乘

>佛陀示小乘大乘>摘自《大乘大集地藏十》唐玄奘>卷六有依行品第四之二>……>"善男子!有生於乘、乘法,未作劬正勤修,如是生根未熟,根下劣,精微少,若有微妙甚深大乘正法,二人俱大罪,亦逆一切佛。所以者何

佛教 小乘大乘

>佛陀示小乘大乘>摘自《大乘大集地藏十》唐玄奘>卷六有依行品第四之二>……>"善男子!有生於乘、乘法,未作劬正勤修,如是生根未熟,根下劣,精微少,若有微妙甚深大乘正法,二人俱大罪,亦逆一切佛。所以者何

佛教 唯的中心思想

作者:馨佛最初法,“四谛十二因”始,主要是感起,十二因,明生怎流世,怎出世。流世,非是由於。就是由於、明,明生起,造是由於什呢?心。小乘的“”重就是突出一。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菩的《大乘起信

佛教 唯的中心思想

作者:馨佛最初法,“四谛十二因”始,主要是感起,十二因,明生怎流世,怎出世。流世,非是由於。就是由於、明,明生起,造是由於什呢?心。小乘的“”重就是突出一。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菩的《大乘起信

佛教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

佛教大乘和小乘,在教、度化象、值念、追求目等方面有很大的。首先小乘也叫乘。小乘的度化象主要是智力低下,胸小,缺乏大慈悲心,只求自己除去,得涅的小生;而大乘教的度化象主要是具大智慧、大慈悲心,具有利精神

佛教 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

佛教大乘和小乘,在教、度化象、值念、追求目等方面有很大的。首先小乘也叫乘。小乘的度化象主要是智力低下,胸小,缺乏大慈悲心,只求自己除去,得涅的小生;而大乘教的度化象主要是具大智慧、大慈悲心,具有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