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有关老子的宇宙论`本体论`政治思想?
Posted 老子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有关老子的宇宙论`本体论`政治思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子的宗旨,惟「抱一」,抱一者何?即德念、德化、德行之德耳!
老子所阐述之「道体」,在天地之间又无迹可寻,但是它在主宰万物的上帝之前,就有了它的存在了。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
其实柔弱才能真正的胜过刚强。比如圣人待人处事,常以卑下柔弱自处,反而能成就他的精神万古流芳。
老子说,待人处事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慈祥的爱心才能产生勇气。因为节俭纯朴,才能精神饱满,而后广济众生。因为谦虚卑下的美德,不敢自高自傲,居于别人的先前,才能受人尊敬拥载。
老子教人,爱民治国,仍然保持天真博爱,而自然无为之心。
老子教人,虽然得到尊荣的地位,但是也不视为是自己的荣耀。因为自己的尊贵,就是天下人的尊贵。如果有人贵重自己的身体,但并不为了贪享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拯救天下众生的大任务,像这种人,就可以将天下托负给他了。
老子教人,不要违背天意,不可仗恃兵强力壮,而去逞强取得天下。其曰:「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
善于用兵的人,是为了不使残民害国的事继续漫延。而是为了讨伐侵侮横行的行为,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兵,而求得平息乱世而已。而且善于用兵的人,等到战事平息之后,就不再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老子曰:「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表面上看来是受损的,实际上是得益的;在表面上看来是得到利益的,实际上是受损的。
老子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之心,随百姓的心态习俗、随宜制化,不以一己之见教人,更不以私见或是分别之心待人。
老子说治国之道,「以无事取天下」
治理天下,要使百姓平安无事,才可以取得天下百姓的心。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治理国家,如果发布禁忌太多的政令,就不能便民。人民无法顺利工作,无法顺利工作,农工商生产就要少了。所以人民就会越来越贫穷。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如果人民拥有太多利害的杀人武器,打杀的事件自然就多,因此要治理人民,就会愈感到混乱。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如果人民有技巧的居心时,一些邪恶又奇怪的事物,就越来越多。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在法令设得很多的时期,就是道德仁义失落的时候。道德仁义失落的时候,盗贼恐怕就要越多了。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所以上古的圣人曾说,只要我浑全天理,顺天应人,人民就会自我约束、自我导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只要我虚心恬淡,不妄动、不纵欲,人民就会自然归于清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只要我不施禁忌太多的政令,去扰动百姓的行动与安宁,就是便民,然后人民自然康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只要我不贪慕享乐,人民自然也会归于纯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治国的方针,若能以宽大为怀的胸襟,人民反而过得淳朴安定知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治国的方针,若是私智自用,严刑苛罚,人民反而狡诈多端,忧虑不安。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家,就好像在烹煎小鱼一样,不能常常去翻动它,否则就会将一条鱼煎得破碎不堪。治理国家也是一样,不要常常去变动政策,否则人民也会因政策的变来变去,而难以适应感到烦闷。所以这都是为政的人,失去诚信,使人民对遵守法律失去信心的结果。
「以道莅天下。」
因此为政的人,如果能以道的无为,清正诚信,去治理百姓的话,自然能够达到和气致祥的目的。
「其鬼不神。」
连恶鬼的作乱,也难以显出神奇的灵应。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但恶鬼难以显出神奇的灵应,就是威灵的神明,也不会去伤人。因为百姓都是善人,神爱善人,尤所不及,怎会去伤人呢?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所以,非但威灵的神明不伤害人,就是圣人在世的时候,看到人民善气祥和,他也不必慨叹人生不古。更不必使出浩然正气,去伤害一些为非作歹的伪君子。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如果能够达到无为,无形的鬼神与在世的圣人,都不伤害人。这就是天下德性感交的时候,也好像天下之人,都回归到本来天真与纯朴的世里,那样的祥和与清静。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时候,了解以道治国的人,不教人民斗智机巧,而教人民纯朴敦厚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国家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人民的智谋太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所以以智谋来治理国家的人,等于教人民互相斗智,一旦上下互相斗智,自然两败俱伤。因此这种教人民斗智的办法,实在是教人民为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反过来说,倘若在上的人,不以智巧治国,人心自然纯朴,人民生活自然安定无争,这才是国家的福祉。
「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为玄德。」
如果有人知道以上两种道理的人,就可成为治理国家的模范。能够成为治国家模范的人,就是有玄妙德性的人。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当玄妙德性发辉到更深更远的时候,在外表看来似乎与世俗的轨道相反。
「然后乃至于大顺。」
其实这正是使人民更归于纯朴,归于和谐的妙境!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人说老子之学,是消极的,这是没有深入钻研的原故。老子大道,至静至真,抱元守一,是超越积极、消极两端的无为之道;之所以无为故,以致于无所不为,亦同至圣先师孔夫子所言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个无为,其中隐藏着深妙的玄机,是动中之静,静中之动的无为;是虚中之实,实中之虚的无为。
简而言之,老子之道,在于「回归赤子之心」;在于「清心寡欲」;在于「清静无为」;在于「德行的培养」;在于「回归纯朴」;在于「柔弱的益处,若水的德性」;在于「不与人群相争。」;在于「道法自然」;在于「抱元守一」;在于「少则得,多则惑」。老子之学,的确是所有玄妙之门中最玄妙的了。
相关参考
春秋时期哲学家老子提出的学说。中国宇宙学说的源头,道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主旨在于自然无为。在老子之前,人们的思想被禁锢在眼前的事物中。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其次是人与人的关系,治家、治国、治天下。
孔子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有为而治,主张三纲五常;老子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主张小国寡民;孔子的理想-「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追求「大同世界」,老子
1.老子的[道]为何?2.[道]不可言说,则其用其他方式呈现?3.老子提出某种人生态度?4.老子对[圣人]的期待为何?心目中的理想政治该如何去实现?5.庄子如何面对人生?他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为何?6.
奠基人是老子,老子的思想都在《道德经》中。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的宇宙起源论,还提出了世界存在与运行的原理是:“反者道之动”,而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应该学习的就是“
奠基人是老子,老子的思想都在《道德经》中。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的宇宙起源论,还提出了世界存在与运行的原理是:“反者道之动”,而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应该学习的就是“
老子思想系统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就是宇宙的本源,是天地万物所以生的总原理。「道」既超越了时间,也超越空间而存在。是一种超乎时空的形上存在,当然不能依据知觉去验证,也无法用言语去称说,所以老子开
中国先秦时期的一种消极无为的人生哲学和“超善恶”的道德学说。主要代表是老子和庄周,主张“为我”的杨朱和主张“情欲寡浅”的稷下﹑黄老之学,属于这种伦理思想的支派。 老﹑庄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的
道教信仰大道道的初义老子对道的创造性运用道的主要内涵道的主要功能德德的主要含义体道合德得道可以成仙道法自然自然的内涵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宇宙论宇宙论开天辟地道教宇宙演化论的形成天地开辟的过程三十六天幽冥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提出的学说。道家学说的重要理论之一,主旨在讲同一、自然。(1)立于大道观人间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观点,认为大道是宇宙的源头。大道是什么样子?恍恍惚惚,朦朦胧胧,好像什么也没有,又好像什么
同样都是道家始祖是为老子...庄子习老子之学两人主张不同之处为何呢?道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世界观。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本质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