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忏悔什么意思
Posted 前人
篇首语:粉丝对我来说都是浮云,所以我很喜欢多云的天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忏悔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术语)止观七曰:「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然忏为梵语忏摩Kṣamayati之略,而非汉语,故台宗之子弟不取之。四明之金光明经文句记三曰:「忏悔二字,乃双举二音。梵语忏摩,华言悔过。」悔过之译,不叶本义。忏摩者请他忍恕之义也。又谓发露已犯罪,则梵语提舍那矣Deśayati或Deśanakaranīyā,译曰说罪也。玄应音义十四曰:「忏悔,此言讹略也。书无忏字,正言叉摩,此云忍。谓容恕我罪也。」南山戒疏一下曰:「忏悔,悔是此土之言,忏是西方略语,如梵本言忏摩也。忏字非苍雅所陈,近俗相传故耳。」寄归传二曰:「旧云忏悔,非关说罪,何者?忏摩乃是西音,自当忍义。悔乃东夏之字,追悔为目,忏之与忍,回不相干。(中略)恐怀后滞,就他致谢。即说忏摩之言,必若自己陈罪,乃云提舍耶矣。」有部毘奈耶十五注曰:「言忏摩者,此方正译当乞容恕,容忍致谢义也。若触误前人,欲乞欢喜者,皆云忏摩。无问大小,咸同此说。若悔罪者,本云阿钵底提舍那Āpattideśanā,阿钵底是罪,提舍那是说,应言说罪。云忏悔者,忏是西音,悔是东语。不当请恕,复非说罪,诚无由致。」慧苑音义下曰:「忏悔谓忏摩,此云请忍,谓请前人忍受我悔罪。」相关参考
亦名:忏悔则安乐,含注戒本‧戒经序:「若彼比丘忆念有罪。欲求清净者,应忏悔,忏悔得安乐。」(含注戒本卷上‧四‧一),行宗记释云:「翻前障道,释成安乐。」(戒疏记卷三‧三九‧四)
(杂语)普贤行愿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文谓之忏悔文。
(杂语)普贤行愿品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此文谓之忏悔文。
意思为:不能够忏悔。
(术语)忏悔罪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
(术语)忏悔罪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
(术语)忏悔罪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
(术语)忏悔罪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心地观经一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四分律毘尼增一法曰
(术语)三种悔法之一。见忏悔条附录。
(术语)三种悔法之一。见忏悔条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