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垂手什么意思
Posted 住持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垂手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禅林中,师家接化学人时,立于「向下门」(即第二义门),亲亲切切,殷殷恳恳,加以指导,一如父母垂下双手抚爱幼儿,故称垂手。此类用语极多,如入鄽垂手、垂手为人等,皆用以形容师家斟酌学人根机之高下,特以第二义门权巧接引之情形。与垂手相对者,称为不垂手,谓心中仅有「上求菩提」之意,而无「下化众生」之愿。故若将不垂手与垂手二词并称为「垂手不垂手」,即成为「出世不出世」之代用语。此外,僧职之东西两班位,亦称垂手位;盖以两班位于住持之左右两侧,犹如住持下垂之双手。〔碧巖录第二则、第四十三则〕 p3128相关参考
禅林中,师家接化学人时,立于「向下门」(即第二义门),亲亲切切,殷殷恳恳,加以指导,一如父母垂下双手抚爱幼儿,故称垂手。此类用语极多,如入鄽垂手、垂手为人等,皆用以形容师家斟酌学人根机之高下,特以第二
(杂语)修行悟道之后,为济度众生能投尘中,不顾自己之污秽也。如言和光同尘,拖泥带水。碧巖录四十三则之颂评曰:「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目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目视云霄,即
(杂语)修行悟道之后,为济度众生能投尘中,不顾自己之污秽也。如言和光同尘,拖泥带水。碧巖录四十三则之颂评曰:「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目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目视云霄,即
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学人接受教化以求证悟则称出手。p1553
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学人接受教化以求证悟则称出手。p1553
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学人接受教化以求证悟则称出手。p1553
禅林用语。禅宗之师家教导学人,称为垂手;对此而言,学人接受教化以求证悟则称出手。p1553
又作洞宗三路。洞山良价为接引学人而设之三种手段:(一)鸟道,鸟飞空中,其迹不存,取无踪迹、断消息,往来空寂处之意。(二)玄路,玄玄微妙之路。取离言语文字之意。(三)展手,与垂手同义,不止向上一路,更系
又作洞宗三路。洞山良价为接引学人而设之三种手段:(一)鸟道,鸟飞空中,其迹不存,取无踪迹、断消息,往来空寂处之意。(二)玄路,玄玄微妙之路。取离言语文字之意。(三)展手,与垂手同义,不止向上一路,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