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道教简介
Posted 道家
篇首语: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道教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道家(也被称为道教)是中国哲学归于老子(约公元前500年),其从民间发展宗教的人主要是在农村地区的中国,成为国家的官方宗教下的唐王朝。因此,道教既是一种哲学又是一种宗教。
它强调顺其自然,“顺其自然”,遵循道(或道),一种宇宙力量,流经万物,束缚和释放它们。哲学源于对自然世界的观察,而宗教则源于对由道维持和调节的宇宙平衡的信仰而发展起来。最初的信仰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祖先和精神崇拜等实践,但这些原则今天为许多道士所遵守,并且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道教在唐朝(公元 618-907 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唐玄宗(公元 712-756 年在位)将其定为国教,要求人们在家中保留道教著作。随着唐朝衰落,它失宠,取而代之的是儒家和佛教,但今天中国和其他国家仍然信仰这种宗教。
起源
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145-86年)讲述了楚国皇家图书馆馆长老子的故事,他是一位自然哲学家。老子相信万物和谐,人们只要偶尔考虑一下彼此的感受,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不总是符合他人的利益,就可以轻松地生活在一起。老子对人民和他在政府中看到的腐败越来越不耐烦,这给人民带来了如此多的痛苦和苦难。他对自己无法改变人们的行为感到非常沮丧,以至于他决定流亡。
当他从西关离开中国时,守门人殷熙拦住了他,因为他认出他是一位哲学家。殷熙让老子在他永远离开文明之前为他写一本书,老子同意了。他坐在守门人旁边的一块岩石上,写下了《道经》。他停下写作时,他觉得自己完了,把书递给尹熙,并通过西通走到消失在雾气超越。司马迁此后没有继续讲这个故事,但据推测(如果故事属实)尹希会复制并分发《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试图提醒人们,如果人们只注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影响自己、他人和地球,每个人都可以和平共处。
《道德经》在任何方面都不是“经典”。它是一本诗书,呈现了一种简单的遵循道,与自己、他人和变化的世界和平相处的生活方式。典型的诗句建议,“屈服并克服/倒空并变得完整/弯曲并变得直”引导读者走向更简单的生活方式。与其与生命和其他人作斗争,不如顺应环境,让不重要的事情过去。与其一直坚持自己是对的,不如让自己摆脱那种骄傲,并愿意向他人学习。与其执着于旧的信仰模式和过去,人们可以屈服于新的想法和新的生活方式。
《道德经》很可能不是老子在西关写的,也可能根本不是他写的。老子可能并不存在,而《道德经》是由一位不知名的文士编写的俗语汇编。这本书的起源和信仰体系是否起源于一个叫老子的人,或者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或者它是如何不重要的(书本身会同意),重要的是作品说了什么以及它的意义是什么给读者。《道德经》试图提醒人们,他们与他人和地球是相连的,如果人们只注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影响自己、他人和地球,每个人都可以和平地生活在一起。
Yin-杨思想
一个很好的理由相信老子不是《道德经》的作者,道教的核心哲学是在商朝(公元前 1600-1046 年)的农民阶级中发展起来的,早在老子被接受的日期之前-Tzu。到了商代,通过读甲骨来预测未来的占卜术变得更加流行。阅读甲骨文导致了一篇名为《易经》(公元前 1250-1150 年)的书面文本,即易经,这本书今天仍然可用,为读者提供了对某些据说预示未来的卦的解释。
易经八卦
一个人会问一个问题,然后将一把西洋蓍草杆扔到一个平坦的表面(例如桌子)上,然后会咨询易经来回答这个人的问题。这些卦由六连线(称为阳线)和六线(称为阴线)组成。一个人看蓍草投掷时的花纹,再查阅书中的卦象,就会有答案。断断续续的线,阴阳,对于这个答案都是必要的,因为阴阳的原则是生命所必需的。历史学家 John M. Koller 写道:
阴阳思想开始是为了回答宇宙起源的问题。根据阴阳思想,宇宙是阴阳两种原始对立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事物被体验为变化的,是产生和消失的过程,所以它们必须同时具有阳或存在,和阴或无存在。构成自然的事物变化的世界,只有同时存在阳和阴,才能存在。没有阳,什么都不能存在。没有阴,什么都不会消失(207)。
虽然道教和道德经最初并没有与阴阳这个符号联系在一起,但它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教哲学体现了阴阳原理和阴阳思想。正如阴阳的象征所表达的那样,生活应该是平衡的。阴阳是对立的象征平衡-暗/灯光,被动/侵略性,女性/男性-一切,除了善与恶,生命和死亡,因为大自然不承认任何为善或恶,自然无法识别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自然界中一切都是和谐的,道家也试图鼓励人们接受和生活这种和谐。
信念
其他有关中国道教经文是羌姿(又称庄子,庄写周,C。369-286 BCE)和道藏从唐代(618-907 CE)和宋代(960-1234 CE),编于明朝后期(公元 1368-1644 年)。所有这些文本都基于对自然界的相同观察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善良的信念,只需要提醒他们的内在本质,就可以追求美德而不是恶习。按照道家的原则,没有“坏人”,只有行为不好的人。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和指导以了解宇宙如何运作,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与地球和他人和谐相处的“好人”。
根据这种信念,道的方式是顺应自然的,而抗道是不自然的,会产生摩擦。根据道家的说法,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顺从生活带来的一切并保持灵活。一个人容易适应生活的变化,他就会快乐;如果一个人抗拒生活中的变化,那个人就会不快乐。一个人的最终目标是与道和平共处,并认识到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应该被接受为永恒力量的一部分,它结合并贯穿万物。
这一理念与的标志紧密对应罗马斯多噶像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他们声称 Logos 是一种理性的力量,根据 Logos 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坏事;只有人们对发生的事情的解释才使这些情况看起来很糟糕。道家主张同样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是坏的,只是我们的自身利益使我们认为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坏的,而另一些是好的。其实,万事万物皆顺道而行,道既自然,万物自然。
与佛教(来自印度但在中国非常流行)不同,道教起源于中国人的观察和信仰。道家的教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来自人们自己,是中国人理解宇宙的方式的自然表达。平衡的和谐存在的重要性的概念与同样流行的儒家哲学(也起源于中国)非常吻合。道家和儒家在人性本善的观点上是一致的,但在如何将本善表露并引导人们以更好、更无私的方式行事方面有所不同。
道家与儒家
道家哲学发展成为商代农民阶级的宗教,他们与自然生活密切。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影响了他们的哲学,他们纳入的其中一项内容是永恒的概念。春天,仿佛枯死的树又复活了,草又长起来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死亡时,他们会去其他地方继续生活,而不仅仅是消失。每个人死去的祖先,都在异地,在众神的面前;儒家相信同样的概念,并将尊崇祖先作为日常实践的一部分。
祖先崇拜成为道教仪式的一部分,尽管《道德经》并不完全支持它,对自然和自然中的精神的崇敬——与日本的神道教非常相似——成为道教仪式的特征。尽管道家和儒家在许多核心信仰上非常相似,但它们在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拒绝参加严格的仪式和仪式使道教与孔子的哲学截然不同。科勒写道:
孔子崇尚礼乐,使情欲得以发展和调节,人性的发展就在于此。对老子来说,发展和调节欲望和情绪的努力似乎是人为的,往往会干扰自然的和谐。老子不是组织和规范事物以达到完美,而是提倡让事物自然地发挥作用。这意味着支持处于自然状态的所有事物,允许它们自发地转变(245)。
对老子(这里用这个名字作为道家思想的一种表达)来说,一个人要求的规则越多,一个人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就越难。放松了本来应该改善生活的人为规矩,才会发现生活自然而然地自我调节,自然而然地与道相通,自然而然地调节束缚和释放万物。
仪式
然而,这种让生命按照道展开的信念并没有扩展到道教仪式。道家修行的礼节完全符合道家的理解,但受到佛教的影响。和儒家的做法,以至于在今天,它们有时非常复杂。构成道教仪式或节日的每一个祈祷和咒语都必须准确地说出,并且完美地遵守仪式的每一步。道教宗教节日由主持的大师(一种大祭司)主持,这些庆祝活动可以持续几天到一个多星期。仪式中,太上师和他的助手必须按照传统进行每一个动作和背诵,否则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这与通常道家对“顺其自然”的理解不同,而不是担心外部规则或复杂的宗教习俗。
道教仪式与尊重村庄、社区或城市的祖先有关,大师会在焚香的同时召唤这些先祖的灵魂来净化这片区域。净化是整个仪式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必须转变为神圣的空间,以邀请与精神和神灵的交流。通常有四名助手以不同的身份参加大师,他们可以是音乐家、神圣舞者或读者。大法师会表演他的一位助手所读的文本,这文本与灵魂的提升有关,与诸神和祖先一起。在古代,仪式是在通往祭坛的楼梯上进行的,象征着从一个人的共同环境上升到更高的神灵。在今天,仪式可能在舞台或地面上进行,
祭坛仍然在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被视为尘世与神圣相遇的地方。道家都有自己的私人祭坛,人们在那里祭祀和祭祀祖先、家神和村里的神灵。道教鼓励个人在家礼拜,仪式和节日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社区活动,但不应等同于其他宗教的礼拜活动,例如上教堂或寺庙. 道士可以在家祭祀,无需参加节庆,纵观历史,大多数人都有。节日的举办非常昂贵,通常由城镇、村庄或城市的成员资助。它们通常被视为对社区的庆祝,但有时也会在需要时进行,例如流行病或经济困难。在这些时候,灵魂和众神被召唤来驱散造成问题的黑暗灵魂。
结论
道教从商代开始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万物和所有人的联系的认识,这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对彼此的义务的理解。唐朝时,道教在玄宗皇帝统治下成为国教,因为他相信这会在他的臣民中创造和谐的平衡,有一段时间他是正确的。玄宗的统治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稳定的统治时期之一,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道教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指定为国教,但大多数人更喜欢孔子(或有时是佛教)的教义,很可能是因为这些信仰的仪式提供了道教所缺乏的结构。今天,道教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之一,并继续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信奉。
相关参考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道教
道教艺术道教文学道教绘画道教音乐道教雕塑道教建筑道教建筑是道教供奉神仙的场所,也是道士修行、传道和生活的地方。道教建筑从汉晋时期的「治」、「靖」,至南北朝时期演变为规模较大的「馆」或「观」,到了唐代发
道教历史东汉道教两晋南北朝道教隋唐五代道教宋元道教明清道教民国道教当代道教民国元年(1912年)。当时的江西都督府取消了龙虎山正一的「天师」称号,道教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宫观田产也受到冲击。1928年,
道教文学道教诗词道诗道词道教散文道教小说道教戏曲其他楹联掌故童谣道教散文是道教文学的一大类型。其渊源可追溯于老子、庄子的哲理散文。由于早期道派的创立者大多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他们采用散文体式来编撰道教经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斋醮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已有5,317篇中文条目■中心简介■资料库简介■网站指南■联系我们■支持发展■常见问题新闻|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