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Posted 因明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俱不成过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明用语。俱不成,梵语 ubhayāsi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喻(比喻)十过之第三,同喻五过之第三。指对「能立法」与「所立法」两皆不成之过失,即于「同法喻」中,因同品与宗同品两者皆缺失之过误。分为有俱不成与无俱不成两种:(一)有俱不成,即有体之俱不成。所举之同法喻依虽有体,然不具所立、能立二法,不能助成宗(命题)与因(理由)。如声论师对胜论师立「声为常(宗),无质碍故(因),如瓶(同喻)」之论式。于此论式中,所举之比喻例证「瓶」,虽为立者(立论者)、敌者(问难者)所共同认可,然「瓶为质碍性」,则未必为双方所共同接受,故缺因同品;又以瓶之「常性」亦非双方所共同认可,故缺宗同品,皆不能助成因与宗,故称为有俱不成。(二)无俱不成,即无体之俱不成。所举之同法喻依是两俱无体或随一无体,不具所立、能立二法。如声论师对经部等无空论者立「声为常(宗),无质碍故(因),如虚空(同喻)之论式。敌者既为经部论师,故必然不承认「虚空为实有」之说,如是即不承认比喻例证之存在,故称为无俱不成。「瓶」、「声」之比喻例证,于论式中,对因与宗皆无助成之作用,故于「能立法不成」与「所立法不成」两者皆违逆,故称为俱不成过。〔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疏明灯抄卷二本〕(参阅「因明」2276) p4025

相关参考

佛教 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俱不成,梵语ubhayāsi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喻(比喻)十过之第三,同喻五过之第三。指对「能立法」与「所立法」两皆不成之过失,即于「同法喻」中,因同品与宗同品两者皆缺失之过误。分为有

佛教 两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两俱不成,梵语ubhayāsi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不成过之第一。指立(立论者)与敌(问难者)双方皆不认可所立之因所招致之过误。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命题

佛教 两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两俱不成,梵语ubhayāsi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不成过之第一。指立(立论者)与敌(问难者)双方皆不认可所立之因所招致之过误。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命题

佛教 两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两俱不成,梵语ubhayāsi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不成过之第一。指立(立论者)与敌(问难者)双方皆不认可所立之因所招致之过误。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命题

佛教 两俱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两俱不成,梵语ubhayāsi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不成过之第一。指立(立论者)与敌(问难者)双方皆不认可所立之因所招致之过误。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命题

佛教 随一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随一不成,梵语anyatarāsi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因十四过之一。即在因明对论中,立(立论者)、敌(问难者)任何一方以对方不承认之因(理由)来立量(论式)时所造成之过失。与两俱不成、

佛教 随一不成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随一不成,梵语anyatarāsiddha。因明三十三过中,因十四过之一。即在因明对论中,立(立论者)、敌(问难者)任何一方以对方不承认之因(理由)来立量(论式)时所造成之过失。与两俱不成、

佛教 因十四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指因明三支作法中,由因(理由)之不正确所造成之十四种过失。分为四不成、六不定与四相违等三类,即:(一)四不成过,即两俱不成过、随一不成过、犹豫不成过、所依不成过,皆由于缺乏因第一相所招致。(

佛教 因十四过什么意思

因明用语。指因明三支作法中,由因(理由)之不正确所造成之十四种过失。分为四不成、六不定与四相违等三类,即:(一)四不成过,即两俱不成过、随一不成过、犹豫不成过、所依不成过,皆由于缺乏因第一相所招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