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Posted

篇首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中华文明高度成熟的标志,并且象征着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珍视、保护与传承。那么如此闻名于世的《永乐大典》究竟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又是怎么编成的呢?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侍读学士解缙采天下图书编为一书:“天下古今食物,散载诸书,篇帖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就是说,要将天下图书全部网罗一尽。解缙是明初著名文人,年少得志,很早就中了进士。他于永乐元年受命主持修书。第二年,图书编成,朱棣赐名为《文献大成》。  

但是朱棣检查以后。认为“尚多未备”。因此下令再作大规模重修,他们在元代宫廷内丰富藏书的基础上,又派遣官员四处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代典籍。这次修编前后共动员了接近三千学者参与,堪称人才荟萃、盛况空前的人文壮举。这次重修于永乐五年(1407年)十月完成,全书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  

《永乐大典》的价值在于它不加删改,原原本本地保存了明代以前的文化典籍,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秘典,多得以保存。  

朱棣下令编《永乐大典》,一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治;二是为了堵住天下文人的议论。由于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的侄儿手中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受到了当时很多文人的热议。篡位的朱棣为了止住江南书生的议论,便让他们统统去修《永乐大典》,可谓是一举两得。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在金陵(今南京)修成的大型类书,全书共二万二千七百三十三卷,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为成熟、最为杰出的"百科全书"。它努力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经验、知识和智慧作出总结和重构,因此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丰碑。  

大典成书历史  

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借“靖难”之名,赶走建文帝,夺取政权,年号“永乐”。为了炫耀文治,他命系统收集天下古今书籍,编篡一本大型类书。永乐五年全书大体定稿,朱棣正式定名为《永乐大典》。1408年冬,《永乐大典》全书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永乐大典》残本约400册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单位。从二十世纪初,就不断被藏书家所摹写、复制。像傅增湘、嘉业堂这些收藏过《永乐大典》的藏书家和藏书楼都曾经仿真复制过《永乐大典》。也有的图书馆将复制的《永乐大典》用来交换中国保存的《永乐大典》胶卷,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与中华书局自己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复制品一起进行影印出版。经过多次补充出版,正式出版的《永乐大典》已达797卷,占现存总数的99%。台湾和日本也出版了影印的《永乐大典》。2002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永乐大典》600年国际研讨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正式推出了原大仿真影印的《永乐大典》,并计划在几年内将世界现存的《永乐大典》全部影印完成。  

...查看更多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龢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台湾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查看更多  

永乐大典的正本命运:大明王朝旷世名典付之一炬  

明朝嘉靖年间重录《永乐大典》后,有关大典的记载就很少见了,特别是永乐正本的下落更是人云亦云、变得扑朔迷离。有人认为大典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有人却认定大典应该是被殉葬了,还有重现于世的希望,要不然怎么会突然间杳无音讯的呢?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怎么会连这样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没有记载呢?实在匪夷所思!正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如何亡佚的?至今还是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毁于明末说  

根据史书记载,永乐年间曾经考虑过将新编就的《永乐大典》付梓,但因工费浩繁而罢。嘉靖副本重录30年后,又有南京国子祭酒陆可教曾上书建议刊刻大典,因为同样的原因未被采纳。更有太史令李维桢批评《大典》“冗滥可厌,殊不足观”,说明在明朝万历年间,《永乐大典》仍然存世。可到了明末,学者谈迁和顾炎武却认为大典在万历末年间就毁于大火了。熟悉明末宫闱旧事的宦官刘若愚写的《酌中志》也说:“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真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所以《四库全书总目》就下了个结论,说“明祚既倾,南京原本和皇史宬副本并毁”,还说嘉靖录副时,实际上是抄了正、副二本,录副后,永乐原本归还南京去了,一并毁于明末战乱。这些说法看来并没有明确的历史依据。  

毁于嘉庆乾清宫大火说  

清朝康熙年间,学者徐乾学和高士奇等人在皇史宬中发现了《永乐大典》副本,已有残缺。雍正间,这部副本被运到翰林院保存了起来。学者全祖望猜测永乐正本应该还在乾清宫中,希望能用正本来配补遗失的副本。清末的缪荃孙也执相同看法,并且明确说,正本是在嘉庆年间乾清宫大火中被焚毁了。可是乾隆间编纂《天禄琳琅书目》时并没有记载正本的存在。而且乾隆皇帝在编纂《四库全书》时,还寻找过丢失的副本,负责辑佚《永乐大典》的馆臣们也没有见过正本。所以正本毁于乾清宫大火的说法应该是靠不住的。  

殉葬说  

20世纪60年代,位于北京十三陵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的大门被缓缓打开。定陵的挖掘是当时考古界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报刊一时纷纷报道。但定陵的挖掘还有着一层不为人所知的背景,就是以郭沫若为首的一些史学家论证《永乐大典》的正本被殉葬在定陵中,结果当然让人有些失望。可是《永乐大典》殉葬说却被很多学者所采纳,他们从最喜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的下葬时间和《永乐大典》录副的进度来比较,以及从《永乐大典》正本突然失踪的情况来判断,猜测《永乐大典》的正本极有可能是殉葬在明世宗的陵墓──永陵中去了。殉葬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尚可以找到完整无损的《永乐大典》正本,可是这部资料价值极高而又历经磨难的类书的命运又一次牵动了人们的神经,而被广泛地关注和报道。《永乐大典》的命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  

...查看更多  

永乐大典的历史意义:自古惊世珍品的旷世磨难  

《永乐大典》由于卷帙浩繁,参加纂修人员众多,因此前后体例不一,前后错互舛误之处,亦在所难免,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巨大价值。《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在这方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中国古代浩瀚的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其他因为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最终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古代典籍是承载古代文明和文化的“郑和宝船”,它的形态、语言和内容是一个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能激起人们探秘寻宝的强烈冲动。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宝船”,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道教在元朝经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元朝的统治者几乎烧毁了所有关于道教的书。到了明代,流传于世的道家经典不足宋元时候的三分之一。而《永乐大典》则最大限度的记载了明朝以前所有的道家经典。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当代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永乐大典》所载之书以宋元时期的著作为多,到明代编辑《文渊阁书目》时,这些著述已经是十不存三、四了。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一、二还在流传。加上《永乐大典》收录的典籍除比较正规的儒家典籍、史传百家、历代文集等,还收录了大量的方舆志乘、小说戏曲、医学方技、道佛典籍等,所以历代学者都把《永乐大典》看作辑佚之渊薮,他们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汇总起来,使许多佚书得以重现人世。  

清代学者辑录宋、元文人的诗歌文集和宋、元两朝的史料最为丰富。近现代以来,戏曲、地方志、科技书籍和医学著作开始被人们重视和辑录。大典中的佛教、道教资料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历代辑佚的过程和成果。  

...查看更多  

盘点历史上首都被攻占的惨剧:永乐大典被付之一炬  

公元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匈奴起兵攻破,官民死者三万余人,晋怀帝被俘虏,汉魏古都百年繁华化为一片灰烬,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  

公元756年,唐朝都城长安被安禄山叛军攻破,安史叛军大掠数月,死者遍布通衢,留在长安的李唐宗室也被一扫而光。  

公元946年,后晋都城开封被契丹耶律德光攻破,晋出帝石重贵自焚不成被生俘,耶律德光在中原登基称帝,开封周边百里之内,尽被契丹人“打草谷”,十室九空,百业凋敝。  

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虏,宗室、后妃、大臣、百工、宫人3000余人被金军掳掠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公元1215年,金朝都城中都被蒙古骑兵攻破,金宣宗难逃,守将完颜承晖自杀,成吉思汗在中都大掠数月,数百前朝皇帝嫔妃被蒙古军掳掠奸淫,吏民死者甚众,宫室为乱兵所焚,火月余不灭。  

公元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蒙古统帅伯颜攻破,小皇帝宋恭帝在谢太后的撺掇之下,向元军献印投降,旋被元军掳掠北上,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余县。  

公元1645年,南明都城南京被清军统帅多铎攻陷,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清军在南京大掠三日,传令军民剃发;二十二日弘光帝朱由崧被获,解北京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清都北京,咸丰帝北狩热河,联军在北京大肆掠掠,到处烧杀,犯下滔天罪行,最后,还窜到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肆掳掠之后,将这座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数十年心血才建成的东方艺术宝库付之一炬,大火三日不熄。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攻破清都北京,慈禧太后裹挟光绪帝西逃,联军在北京分区占领,到处搜杀义和团和清军散兵,并到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北京及周边军民死者25万人;联军还放纵部队大掠三日,皇宫、颐和园及王公大臣大臣府邸无一幸免,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被付之一炬。  

公元1937年,日军攻破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西逃庐山,日军入城后即开始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来不及撤退的将近十万中国军队向日军集体缴械,立即被分批推出城外集体屠杀,不留活口,加上在南京城内外的零星屠杀,中国军民死者高达30万人以上,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日军纵火烧毁。  

...查看更多  

结语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宝船”,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  

相关新闻阅读  

从清官海瑞看明朝官场:买肉都成为明朝的新闻明朝的灭亡之因:明朝是被李自成灭掉的还是满清揭秘: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名字带有什么特殊意义?吴三桂不放清军入关李自成能够当上皇帝吗?李自成是怎么击败孙传庭的?李自成凭啥获胜的明朝第一功臣徐达为何能逃过朱元璋索命追杀?大明与后金的战争:为何说后金是最恐怖的骑兵?不为人知的郑和下东洋:督师10万东渡出使日本揭秘明朝皇帝一共娶了多少个来自朝鲜的妃子?攘外之后安内:大明朝万历换地如何平定西南叛乱为什么万历皇帝没能带领大明朝走进资本主义?揭秘:明朝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的故事是真的吗?被矿税逼反的农民:竟然成了大明朝永远的梦魇万历皇帝的执政岁月:如何评价万历皇帝的48年晚明三大案主角:大明王朝皇帝中的最窝囊的皇帝明末三大案分别是哪三件?都是郑贵妃指使的吗明光宗朱常洛:被纵欲和补药30天折磨死的皇帝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郑和下西洋背后的疑问:寻找朱允炆需要去六次?朱元璋如何震慑群臣?朱元璋竟把人肉赐给大臣明朝一哥是怎样炼成的?明朝旅游达人王阳明生平明朝阉党秘闻: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明代痴情皇帝朱见深名妓柳如是为何选择上吊自杀?柳如是的传奇一生明末名将李定国:斩满洲真八旗亲王令清军胆寒张居正改革让明代兴盛多久?张居正为何要改革刘伯温和姚广孝:谁才是大明朝天下第一谋士?揭秘:明朝与唐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揭秘:史上亲手斩杀倭寇最多的英雄竟然在明朝!唐顺之: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武双全抗倭英雄望海埚之战:永乐大帝期间痛歼倭寇的一次胜利大明帝国的不世武功:揭开倭寇和各国侵略的结局倭寇特种部队:行程数千里杀死两指挥两把总?揭秘:名将戚继光曾亲手斩杀违抗军令的儿子?揭秘:祸乱沿海的倭寇其实是明朝国策给逼出来的明朝与日本朝贡关系真相:日本竟将其看作是营利揭秘:从一代名将戚继光惧内看明朝女性的解放揭秘:明朝将领如何防止军队士兵因不满情绪闹事胡宗宪:抗击倭寇的英雄却为何会落得惨死狱中明太祖为何在沿海布置20万大军?只因倭寇扰民明朝覆亡真相:人口逼近2亿粮食增长空间耗尽永乐帝如何虐待政敌妻女:充当官妓子女代代为娼永乐大典的历史意义:自古惊世珍品的旷世磨难永乐大典的正本命运:大明王朝旷世名典付之一炬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徐达怎么死的?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墓在哪常遇春是怎么死的?明朝大将常遇春墓在哪常遇春老婆是谁?常遇春老婆是怎么死的明朝大将常遇春有儿子吗?常遇春的儿子是谁  

相关话题  

 

红军长征三国英雄人物排行吴越争霸君士坦丁堡战役波尔塔瓦战役英法百年战争秦汉服饰盘庚迁殷焚书坑儒色当战役马拉松战役魏晋南北朝服饰伊苏斯战役坎尼会战南京条约马恩河战役耶拿战役故宫永乐大典平王东迁特拉法尔加海战乌尔姆战役万里长城土伦战役马伦哥战役汉朝皇后全球十大考古发现长刀之夜义和团运动庚子国变凡尔登战役德奥合并啤酒馆暴动索姆河战役萨拉热窝事件桓温北伐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岳飞抗金奥斯特里茨战役波兰战役四大发明柏林会战新文化运动燕云十六州文景之治对马海战日德兰海战东京大轰炸纽伦堡审判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永乐大典》一共包含了哪些内容?《永乐大典》保存下来的有多少?

《永乐大典》是清朝永乐年间,由2000多名学者花费5年时间完成的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一共有一万多册,字数达到了惊人的3.7亿字,估计一个人想全部读完一辈子时间可能都是不够的。那《

文史百科 国宝《永乐大典》流失之谜

国宝《永乐大典》流失之谜1.《永乐大典》副本简介: 明成祖朱棣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代第三代天子,1402-1424年在位。

文史百科 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永乐大典的简介概述: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

传统文化 中国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估计有不少人激动落泪,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被永恒的记入史册,那么您知道中国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候吗?

传统文化 中国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候

  中国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估计有不少人激动落泪,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被永恒的记入史册,那么您知道中国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候吗?

文史百科 瞒天过海的典故出自什么朝代

"瞒天过海"的故事见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总字数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瞒天过海为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故事源于唐朝话说唐朝时

文史百科 瞒天过海的典故出自什么朝代

"瞒天过海"的故事见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总字数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瞒天过海为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故事源于唐朝话说唐朝时

文史百科 瞒天过海的典故出自什么朝代

"瞒天过海"的故事见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永乐大典》是我国明朝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总字数约3.7亿字,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瞒天过海为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故事源于唐朝话说唐朝时

传统文化 中国最早且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

传统文化 中国最早且最大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