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诗经——二子乘舟
Posted 诗经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诗经——二子乘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文】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
两位友人乘偏舟,顺江漂流向远游。
思念之情蓦然升,心中充满忧和愁。
两位友人乘小船,顺江漂流已走远。
只愿彼此常思念,你俩顺利抵彼岸。
【品析】
这是一首友人送别的诗歌。大部分学着认为是百姓纪念卫宣公的两个儿子的诗歌。卫宣公因听信宣姜及其儿子朔的谗言,下令在公子伋经过的地方埋伏突击,与公子伋同父异母的寿得知此消息后,急忙告知伋,伋想着自己的亲身父母兄弟对自己如此的残忍,便心灰意冷,决定让卫宣公得偿所愿,而朔却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亲兄弟白白送死,因而灌醉了伋,自己假扮成伋,经过早有埋伏的路段,被人杀害。待伋醒来后,赶紧追过去,发现朔已经死了,伋对埋伏者大呼,我才是真的伋,你们杀了我吧!埋伏着便将伋一起杀害。后来,国人为了祭奠这两位公子,便流传了这首诗。
但仔细分析这首诗的意境,碧绿的江水,峭立的岩石,挺拔的灌木,顺流而下的船只,怎么都联想不上被人追杀的气氛。这么唯美的意境下,若是理解成友人的送别,似乎更合诗意。
古人送别的诗歌中,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这首诗的意境很是相似,一望无际的江面上,友人的船只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远远的江面上,只留下送别的人,独自伫立远眺,望着一江碧绿的春水,满腔忧思与挂念。
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或加微信号:shijingqinghua
【声明: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您的分享与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参考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比丘与六群尼同乘船上水下水,居士共嫌。比丘举过白佛,因制此戒。」(含注戒本卷中‧一一‧一)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懂学问,一个通兵法。那个懂学问的,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齐国国君,齐国国君用他做公子的老师;那个精通兵法的到楚国,用兵法去劝
(譬喻)第一子孝顺父母,且有智慧,能知世间之事,第二子不孝顺父母,而亦为利根,能知世间之事,第三子不孝顺父母,且为钝根,不知世间之事。父母教三子,先第一子。次及第二子第三子。第一子譬菩萨,第二子譬声
(譬喻)第一子孝顺父母,且有智慧,能知世间之事,第二子不孝顺父母,而亦为利根,能知世间之事,第三子不孝顺父母,且为钝根,不知世间之事。父母教三子,先第一子。次及第二子第三子。第一子譬菩萨,第二子譬声
(故事)阿育王有一子,名摩哂陀,有一女名僧伽密多,王弟帝须比丘,请王令二子出家。王问二子,二子大喜,欲出家,即使二子出家入佛法。摩哂陀时年满二十。推目犍连帝须为和尚,摩诃提娑为阿阇梨,受具足戒。僧伽
(故事)阿育王有一子,名摩哂陀,有一女名僧伽密多,王弟帝须比丘,请王令二子出家。王问二子,二子大喜,欲出家,即使二子出家入佛法。摩哂陀时年满二十。推目犍连帝须为和尚,摩诃提娑为阿阇梨,受具足戒。僧伽
点击标题下的诗经情话一键快速关注❤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要了解《诗经》的艺术形态,就要从《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论意义、《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的文化精神和《诗经》的语言
点击标题下的诗经情话一键快速关注❤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也是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是《诗经》奠定了中国抒情诗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
点击标题下的诗经情话一键快速关注❤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一、周民族的五大史诗 《诗经》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其中《生民》讲述
点击标题下的诗经情话一键快速关注❤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关于《诗经》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二是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三是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