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

Posted 公司

篇首语:做强者,战自卑;攀高峰,胜逆境;增才干,永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

  清末,在相对封闭和落后的海州地区两位在籍士绅——沈云霈和许鼎霖得力于张謇的感召和鼎力相助,利用家乡的滩涂资源创立了树艺公司和海赣垦牧公司,这两大公司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无疑,在近代海州经济发展史上除本地士绅外,张謇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实业足迹远非南通一县一城,其“实业救国”的思想内涵深刻而丰富,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张謇;海州;滩涂开发

  一、张謇与海州的历史渊源

  清末的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经济,改善民众的处境,实现

  国家的现代化,仁人志士们“上穷碧落下黄泉”,苦苦寻觅救国救民的良策。复杂的社会环境,众多的改革路径,常使他们面临无法回避的种种挑战,迫使他们予以回应,作出选择。此时,更多的上层士绅开始弃置空泛的议论和对官场的向往,选择了与传统士人截然不同的道路——“实业救国”。在这一时期,持“实业救国”论最坚决,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莫过于张謇,由于它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使他在由封建士绅向实业家转变的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深深影响了一代精英群体。近代海州的两位在籍十绅士沈云霈和许鼎霖就是在张謇的感召之下投身于“实业救国”的浪潮中。

  1888年35岁的张謇应许鼎霖父亲之邀来到赣榆选青书院掌教,直至1894年北京殿试中了状元方才离开书院。在赣榆的经历也使张謇对海属地区的海滩地理、风物人情以至民生经济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二、两大农垦公司的成立

  (一)树艺公司

  1898年沈云霈、宋治基等在籍士绅在张謇的影响之下集资开发云台山,于第二年成立了树艺公司。草案初辟,效果显著。限于资金匮乏,为更好地发展,在创办三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一方面正式呈请清政府批准云台山的开发,另一方面向社会集股。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集股分支机构。经过广泛宣传,共集资3,000股,获得本银洋30万元。树艺公司从创办到结束虽历经十余年,但它的实践意义和获得的成果不可低估,在前云台山计开发望海楼、西斗牛石、寒窑、胡真洞等9处,后顶北风口、腰石、羊鼻峰、玉皇阁等20处,斗篷山、向日坡、古牛蛋、凤凰坡、唐王洞、杨柳盘、十八盘等68处。并设四局(管理)于凤凰岗、望海楼、凤凰坡、唐王洞。后云台计有蜘蛛山、桅尖山、芹菜沟、宿城山、留云岭、罗汉墓等20处,并设四局于悟正庵、陶公祠、苏文顶、老君堂。“开垦种植、渐著成效”。其中仅值茶就达800万丛,三年内已能采炒新茶,并以质优价廉打入了国际市场,曾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茶茗、油桐、油茶、柏树等经济林木总数达1,400余万株。为了充分利用资源,扩大贸易范围,沈云霈还在新浦开办油厂,生产茶油、桐油、柏油等,装篓入船,由临洪口入海,远销上海、闽广、烟台、京广等地。此外,还开发了地方特色产品,远销国内市场。开发地方特色产品如焖黄瓜、萝卜头、豆酱等,销往上海、镇江、南京、汉口和九江等处。种植的开展也促进了场务建设。建设总局、分局,盖造农工住房,平修道路,开挖塘池,建加工厂,使荒芜了200余年的云台山于草莽间出现一片蒸腾景象,并使农业开发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将“当年净得余利按拾陆成匀分”,“入股诸公净得利拾成”。

  (二)海赣垦牧公司

  为了进一步对沿海滩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沈云霈又与许鼎霖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联合奏请皇上:“比年海势曰东,涨滩益远,计自海州北境入赣榆县界五、六十里,抵山东日照县境有鸡心滩,其地长狭约两千余顷,自州治东抵淮安、阜宁县境三百数十里有燕尾滩约两千余顷,可垦可牧,若听其芜秽不治,污莱极目,官既无义得赋,民亦无从资生”。1905年清廷恩准,称:“江北之海州,赣榆东滨大海,广斥数百里,比年海势日东,潮滩溢远,计自海州境入赣榆界五、六十里,抵山东日照县境,有鸡心滩。其地长狭约二千余顷,可垦可牧……设海赣垦牧公司,就鸡心、燕尾二滩筑堤开渠,渐次拓垦……,查海赣一带,涨淤滩膏腴不少,自应及时修办”。得到朝廷的恩准,沈、许共筹集资金42万元,先后于1904、1905年相继在海州、赣榆两地创办海赣垦牧公司。两人于一南一北,分工合作,同开滩涂,发展农牧。经磋商,总公司设在海州,总账房设于上海,以便收股付利,并于云台山、山陬山、响水口、青口设分所。为保持独立起见,资金中的二十万先由创办者分认,尚余一万股,也仅限于同人分认,并把垦牧办法具体分为十二项。海赣垦牧公司和树艺公司一样,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成为近代海州经济史上的两块丰碑。

  三、由农垦公司引发的思考

  海赣垦牧公司从成立伊始就得到张謇的鼎力相助,后来曾一度和大生公司合作,其成案和组建都是仿照通海垦牧公司。为确保具体事宜顺利进行,沈云霈亲自到南通暂住一段时间,对通海垦牧公司的建立和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悉心研究。张謇也亲自来到新浦沈云霈的商行(今市化工局为其旧址),洽谈滩涂开发的具体事宜,并借给许、沈二人银三十万两,还专门派遣了淮北垦务专员代他办理日常事务,他在给下属指令的信中念念不忘海州垦事,并强调垦事之先,必须委托于十分老练的人才。要努力物色、擢用“爱国才子”,警惕“小小殷勤”之人。经过张謇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公司在围田垦荒,开发荒滩涂、耕种养殖等方面取得了大面积的收获,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新式农垦公司卓有成效的运营模式为近代海州的农业经营方式由封建小农经营向资本主义大农业经营过渡树立了一块跨越社会形态的里程碑,股份制公司管理机制开始在近代海州涉入农垦业。树艺公司集股章程中写道,“俾民间多设公司,筹建股本,按股人利,扣民自便。官则任其保护,实力维持;绅则锐意经营,垂诸久远。庶几野无旷土,民歌乐利,物产日丰,税厘亦因之日旺,诚于国计民生两有俾益”。股份公司以集股的形式可以筹集到巨额资金,完成家庭生产单位所不能实现的重大经济、生产功能,如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交通、商业文化设施等,其集股地域从新浦、海州、赣榆,扩大到淮阴、苏州、南京和上海等地,使其在短时间内完成30万元集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海州十年资本招集的艰难景象。“这次集股是中国民族资本在海州地区的第一次投资记录”。

  张文凤:张謇与清末海州的滩涂开发近代海州的这两大农垦公司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沿海荒滩涂提供了借鉴。在土地十分宝贵而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和利用沿海滩涂,大力发展农、牧、渔、养殖业等是一个颇有实效的广阔天地。和江苏省其他地方一样,连云港市的人口与土地比例关系逐渐趋向人多地少。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人地比例关系,加快沿海滩涂开发是增加可耕地的有效途径。海滨荒地作为海陆交界广阔天地,包括河口治理,海港布局,内外交通、水利工程、农田围垦、植树造林,浴场、风景旅游,这些都是滩涂开发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农业、水利、水产、盐业、环保、旅游和财经等部门的关注,切忌搞“一窝蜂”“一刀切”,要根据沙质、泥质、水质等的具体情况发展不同产业,使它们之间互相协调、相辅相成。另外,林、牧、副、渔都算农业,但林、牧、副、渔不能代替种植业。在滩涂开发中应该把握好种植业这一“龙头”,处理好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关系,以种植为主兼顾多种经营,这样才能给地方经济带来良性的发展势头。目前,连云港市已制定了综合性的开发滩涂、发展地方经济的系统规划,本地正兴办了东辛、云台、新浦、五图河、岗埠等农场,成立的农垦公司、滩涂开发公司正为发展地方经济发挥着重大作用。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审视先人们为发展地方经济所作的种种努力,深为张謇的爱国精神所折服。清末的中国,列强蹂躏、朝廷昏聩、国事日蹙、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局面,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张謇以“舍身喂虎”的精神弃官从商走上艰辛的实业历程。其实业的足迹远非南通一县一城,其创业的意义深远而巨大。有学者这样称赞道:“张謇不是愤世嫉俗、特立独行的行者,倒像是一位坚忍不拔的淘金者,千淘万滤,吹尽黄沙。左冲右突,穿云破雾。终是在实业、教育、慈善的经纬交织中,探寻到人生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朱云樵。谈赣榆许公久香与海州[Z]。海州,1979。

  [2]赣榆县文史资料委员会。张謇[Z]。海州,1985。

  [3]张大强。沈云霈许鼎霖与连云港近代经济发展。私企旧事[Z]。连云港,2000。

  [4]刘洪石。初识江北三名流[Z]。海州,1996。

  [5]刘洪石。树艺公司的招取扬帖的发现和研究[J]。新浦文史资料,1996,(04)。

 

  [6]马斌,魏银霞。论张謇的为人处世之道[J]。苏州大学学报,2006,(02)。

相关参考

寓言故事 拍头决策

  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

文史百科 如东有历史名人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文史百科 如东有历史名人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文史百科 如东有历史名人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文史百科 如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文史百科 如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文史百科 如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张謇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当上翰林院修撰,鉴于甲午战败,国事日非,为了实现“救贫”“塞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集资50万两

传统文化 谁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1905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张謇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原因应该是张謇考中状元是在1894年,他曾有“末代状元”之称。但事实是,张謇并非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而是另

传统文化 谁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

1905年,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之所以有人会认为,张謇是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原因应该是张謇考中状元是在1894年,他曾有“末代状元”之称。但事实是,张謇并非中国最后一位科举状元,而是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