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罗斯福新政教案
Posted 国家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罗斯福新政教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理解: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重要概念;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运用: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讲述、图片直观、分组讨论、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2。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3。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直观演示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任期达四届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任期超过两届、打破“国父” 华盛顿先例的总统是谁?
学生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
教师讲述:为什么他能打破先例连任四届总统呢?我们可以从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逊写的罗斯福传记中找到一些答案。
多媒体展示: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和最令人憎恨的美国总统。他受人爱戴的是因为,虽然他出身贵族,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受人爱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然后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教师讲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
板书:罗斯福新政
二、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引言部分。
多媒体播放: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教师讲述:当时的美国面临的问题有:1。股市的崩溃;2。银行的破产;3。企业的倒闭;4。工人的失业;5。饥民不计其数;6。国民生产总值急剧下降等等。
多媒体播放:罗斯福就职演说和炉边谈话。
教师讲述:罗斯福的就职演说使美国人民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亲和的炉边谈话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但大家知道,要想战胜经济危机,仅仅依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正确的方法,强有力的解决危机的对策。
板书:一、临危受命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1933年刚刚上任的富兰克林·罗斯福,面对病入膏肓的美国,你将医治它呢?
多媒体播放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教师讲述:信念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筹码,罗斯福无疑具有这种精神品质,但光有信念是不行的,必须拿出具体的措施来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国家。
板书:二、实施“新政”
教师讲述:罗斯福在提出“新政”这个词的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政策计划,“新政”措施是他大胆改革和不断调整的结果。国家对经济的多方面干预,各项措施的出台,他都是采取一种有效方式,即与公众“拉家常”式的“炉边谈话”进行沟通。
罗斯福总统在任期间,借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及其它广播公司等大众传播媒介,做过30次炉边谈话。这些谈话,在内政方面涉及拯救金融和恢复工业等重大方针政策,在外交与军事方面涉及上个世纪最大的人类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我们接下来来看部分“炉边谈话”的内容,从中归纳罗斯福总统“新政”的内容和作用。
多媒体展示:
第一次“炉边谈话”: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简短的谈话,化解了长期郁结在人们心中的疑团和不满。第二天,部分银行开业了,人们携带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大箱小包,在银行门前排起长龙,把就在不久前也是这样排着长队挤兑的通货存入银行。只过了3天,美国有574家银行开业,几天里,银行回收了3亿元的黄金和黄金兑换券,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的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锣声。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整顿银行与金融业的措施,恢复了银行的信用,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稳定了人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多媒体展示:
第二次“炉边谈话”:要求“企业界和政府合作,共同拟订计划”,并强硬地指出,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协助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罗斯福的目的是要消除你死我活的企业竞争和对女工、童工的残酷待遇。
第三次“炉边谈话”:再就业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最低工资为每小时40美分,每周工作时间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愿意接受这项规定的,雇主将得到一个“蓝鹰”标志。许多小企业都自愿或被迫地接受了该法规,但是,绝大多数大企业在开始阶段都拒不加入“蓝鹰”行动。为此他说:“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他的意思很清楚,要么合作,要么挨揍。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复兴工业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了包括工资、工时、禁止童工及保障工会谈判集体合同权利等条款的行业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其目的就是试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加强国家工业的计划和指导,对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起了积极作用。
阅读课文中历史纵横的内容。
教师补充:从资本家大规模销毁农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众的阶级矛盾。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调整农业政策,通过政府奖励和津贴,以缩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达到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的目的,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逐渐回升,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阅读课文中的彩图:危机期间完成的田纳西水利工程,以工代赈,兴办水利工程的宣传画和学思之窗的内容。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项目除直接救济外,政府更多地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者和贫困者进行救济。这一措施不仅增加了就业,部分地解决了失业问题,而且增加了社会购买力,刺激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美国的基础设施,起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
教师讲述:不得不提的是,在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罗斯福签署了《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同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教师讲述:“新政”的内容可概括为“3R”,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三个方面。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
通过一系列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
板书:三、摆脱危机困境
教师讲述:罗斯福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初衷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改革弊病,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它的实施,却引起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而且对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新政”到底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自己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进行说明。
教师总结:(1)直接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它为美国普通老百姓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遏制了危机期间活跃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像德、日、意等国那样在危机的影响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最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当然“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今天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新政”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患、道路建筑等工作,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这里特别强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大危机表明,美国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在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而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发展的时候,国家需要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尽可能避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历史发展的结论,也是胡佛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
教师提问:那么,“新政”是否就能彻底根除经济危机呢?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学政治知道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危机的根源有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罗斯福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相反要巩固和维护这一制度,因而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解决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即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进行干预,并通过法律形式,将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正如罗斯福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对历史事件和现象,我们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教师提问: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罗斯福新政,“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课堂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当初罗斯福却遇到了种种阻碍和困难,“新政”曾一度陷入困境。“新政”的成功有赖于他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坚强意志。在美国历史上,他同华盛顿、林肯一样有名,他们是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位杰出的美国总统,他的“新政”,是使其成为连任四届美国总统的一个重要筹码。古今中外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人物,应该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与时俱进、对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人,罗斯福正是这样的人。
课后探究:
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过程并不顺利,有不少反对党人、垄断集团、大资本家大肆攻击他,谩骂他浅薄、无能、狡猾,又有独裁野心,甚至最高法院以《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违宪为由,宣布予以废除,使“新政”一度陷入困境。现选择两种观点看看当时人们是如何看待“新政”的。
第一种观点: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第二种观点:一部分无产阶级人士认为罗斯福新政完全是维护垄断资本家利益的,没有任何进步作用,他以少量的所谓救济来麻痹工人的斗志。
这两种观点正确吗?请同学们结合史实进行论证。
备课资料
罗斯福新政:一次大胆的制度创新
长时间以来,人们经常在问,“新政”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清楚的回答。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新政”的本意。
所谓新政,即New Deal,其中deal的词义之一是发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就延用了这个词组的本意:不是按新规则玩游戏,而是重新洗牌。以往洗牌老是作弊,以欺骗工人、农民和小业主。新政确实不能保证这些牌手现在拿到赢牌,但是他们至少有同别的牌手一样好的机会。20也就是说,“新政”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新政”的“新”是新在于它开创了国家大胆干预经济的先例,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上的创新。这种国家干预是国家积极参与宏观经济管理,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限制坏的因素,注意对“经济金字塔底层被遗忘的人”实施一定的社会福利政策。即“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根据列宁的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政权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垄断组织的一些事务,然而这种参与与结合是极为有限的,基本上是垄断组织操纵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甚至政治权力,相比之下,国家政权则显得无所作为。从罗斯福新政开始,国家政权真正地实现了这种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以独立的国营公司的姿态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企业一起参与社会的竞争,并且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最高法院当时没有否定政府的这一举措本身就说明政府参与经济生活取得了胜利。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私人垄断组织,他们的恣意妄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限制。于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了改观。它平衡着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而福利资本主义是这一制度的最大特色。带有福利色彩的这类立法政策,主要集中在的第二阶段或者说是“第二次新政”时期。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最具代表性。1935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与经1939年和后来的修正案所提出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其他福利措施,被称为“美国社会立法的一个界标”。该法规定对于年老贫穷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实行养老金制度,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各负担百分之十,同时规定联邦政府所负担的份额决不能超过每人每月二十美元。另外,法律还规定了一种捐助性的老年保险制度,这项保险金由工人的所得税和资方的工资税抽取,1937年开始为百分之一,以后每三年增加一次,直到1949年双方的负担都达到百分之三为止。并且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实施这一立法,联邦政府从1935年起对该法进行了多次的修改,直至后来的修正案扩大了原法的实施范围,从原来的商界的工薪收入者,到后来的农业工人、自耕农、长期雇佣的家庭用人、非经营组织和其他某些组织的职工。这项法令还包括了对那些无家可归和被遗弃的儿童给予救助以及帮助残疾人恢复工作能力等内容。虽然类似的这些立法及福利措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限,但是它却无可辩驳地证明政府已经开始主动地关心社会下层的处境和生活,并且愿意在自身制度范围内尽可能的给予这些人应有的权利和工作、生活上的保障。在这一点上,与其说资产阶级的政府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某些特性,不如说是资产阶级的政府更加懂得了如何更好地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
总之,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真正承担起了发展经济、保障经济正常秩序的任务。通过实施税收、开支等财政、货币政策,使政府掌握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绝对权力;对工人工资、工时的规定以及承认他们有派代表同雇主谈判的权力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人的不满和劳资间的矛盾,从而减少了资本主义本身发展的阻力;对社会上贫困的人的救济,体现了资产阶级政府人道主义的一面,更重要的是政府在他们被救济的同时找到了自尊,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的安全。可以说,这些都是新政创新精神的体现。罗斯福新政之所以在20世纪的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是一次大胆的制度创新。由此,开创了美国现代经济制度。
相关参考
一。单选题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
一。单选题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
一。单选题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
《项羽之死》教案 【教学重点】《项羽之死》教案 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把握项羽的形象 3.体会司马迁简练生动的史家笔法。 【教学难点】同重点3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已解决问题收藏转载到QQ空间哪里能下到华东师大版的七年级历史教案吖5[标签:华东师大教案,年级,教案]从第六课开始教案急需吖华东师大版的哈oo纞空﹏回答:2人气:2解决时间:2009-09-2423:
已解决问题收藏转载到QQ空间哪里能下到华东师大版的七年级历史教案吖5[标签:华东师大教案,年级,教案]从第六课开始教案急需吖华东师大版的哈oo纞空﹏回答:2人气:2解决时间:2009-09-2423:
已解决问题收藏转载到QQ空间哪里能下到华东师大版的七年级历史教案吖5[标签:华东师大教案,年级,教案]从第六课开始教案急需吖华东师大版的哈oo纞空﹏回答:2人气:2解决时间:2009-09-2423:
://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11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的起源教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
://zhaojiaoan/soft/list.asp?classid=11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七年历史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中华民族的起源教案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
2008年8月4日,桑杰·贾,这位高通前首席运营官兼CDMA技术总裁出任摩托罗拉联席首席运营官兼移动终端业务掌门人。消息公布后,8月5日摩托罗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上升了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