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恶触什么意思
Posted 行事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恶触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谓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物,故禁食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二之二〕 p4952相关参考
(术语)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凡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而禁食之。见行事钞下,同资持记下二之二。
(术语)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凡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而禁食之。见行事钞下,同资持记下二之二。
谓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物,故禁食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二之二〕p4952
谓食物为他人之手所触而恶秽者。戒律以他人手触之食物为不净物,故禁食之。〔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二之二〕p4952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护净法。前护恶触;……二﹑明自煮;……三﹑明内宿;……四﹑明内煮。」(事钞记卷三四‧六‧一九)(请参阅『护恶触』一二八九上、『护自煮』一二八七中、『护内宿』一二八六下、『护内煮』
亦名:观时药染净、药无七过方受,子题:非内宿、非内煮、非自煮、非恶触、非残宿、非贩博、非犯竟残,随机羯磨‧衣药受净篇:「药无七过:一﹑非内宿;二﹑非内煮;三﹑非自煮;四﹑非恶触;五﹑非残宿;六﹑非贩卖
亦名:口受制意,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口受多意:防护手受过时不失;又防不受、残宿、恶触、内宿,二提两吉罪不得生。」(戒疏记卷一二‧四四‧二○),资持记释云:「口受二意,防法、防罪,如文可分。」(事钞记
即菩萨十地中之初地,此为天台宗之说。为欢喜地之别名。据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载,修行者已得四念处,则住于堪忍地中,能堪忍贪欲、恚、痴,亦能堪忍寒热、饥渴、蚊虻、蚤蝨、暴风、恶触、种种疾病,及挝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