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Posted 教材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在秦汉时期取得很大进展,教育形式多样化,有职官教育、设官教民、开设专门学校、技艺家传、私人授徒、文籍传播、官职世袭等教育形式。教材的编写也日臻完备,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创新。
[关键词]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形式;教材;教学方法
秦、汉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对科学技术及其教育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在两汉时期均已形成独特体系,众多生产技术也在此时发展成熟。因此秦汉时期社会各业急需大批掌握这些生产技术的科技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必然要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事业。本文从职业技术教育形式、教材编写及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论述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情况,以备当前社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参考借鉴。
一、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采用了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官方教育——主要指政府部门组织的教育,包括职官教育、设官教民、开设专门学校等形式。民间教育——主要有私人授徒、技艺家传等形式。此外还有官职世袭、书籍传播等其他教育形式。
(一)官方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1。职官教育
秦朝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政策,禁毁私学,使宦学几乎成为唯一的教育形式。当时还设立了专门训练吏员的机构——“学室”。汉代继承了秦代宦学制度,官学创办之后仍未废止。据1977年8月在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竹简《苍颉篇》、《甲子表》考释,汉代宦学所习,不以律令、书记为限,还有农田水利、算学、天文、地理水利等知识[1]。
(1)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秦汉时期,封建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对专职农官将是否善理农事,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和运用农业生产技术,切实提高管理农业生产的水平。在统治者重农政策激励下,秦汉时期封建官吏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一时蔚然成风。
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汉武帝还亲自组织与农事有关官吏学习赵过的代田法,为职官教育开创了注重实验和应用的良好学风。在汉代涌现出一批悉心劝课农桑、管理生产有方的官吏。
(2)天文历法知识教育——汉代太史府除行政职能外,还是天文历法的学术研究和传授结构。汉武帝曾征召二十多位民间天文学家,参加太初历制定工作,各家学者都献其所长,彼此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大大提高天文教学水平。
(3)工业生产管理知识教育——秦汉官营工业十分发达,中央一级归大司农及少府管理,地方工业也设工官管理,这些官员管理工业生产,需掌握这方面专业知识,因此必须对他们实行这方面的教育。在汉代,中央一级的大司农与少府员吏中各设有学事75名和13名。大司农的官员对所在学事,负有教导之责,在汉代这类官员中有这方面的名师,如桑弘羊等。
(4)地理水利知识教育——秦汉时期,封建政府出于管理生产,征讨扩边等需要,要求文武官员掌握地理知识,其职官教育继承发扬传授地理知识的传统。从官志来看,司空掌全国水土,将军习熟全国地形边塞地理形势,大司农主各地物产经济、人口、贡赋,郡县行政长官要依据当地物产、土壤、人力、民情等管理生产,每年要向朝廷呈报政绩。这些机构中都有从事职方、史志工作的人员,他们负有传授地理知识的责任。
(5)畜牧兽医知识教育——汉武帝为抵御匈奴,致力于发展养马事业,朝廷十分重视马政。太仆掌车马,其官属有31人为学事,太仆下设六厩,主马万匹,是进行有关养马及兽医知识教育的有利场所。改良马种的教授是其中重要内容,汉武帝曾派使臣到大宛,引进汗血马三千匹,进行大规模的繁殖杂交改良马种工作,学事及未央厩的员吏、卒驺都参与此事,边干边学。
2。设官教民
这种形式主要见于农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中。所谓设官教民,就是国家在管理机构中设立专门部门和官员,负责农业新知识、新农具的传播和应用,指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是政府监管,它具有很强强制性,在中国古代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中,效果明显。
“设官教民”制度在西汉组织、发挥效果相对来说是较好的,汉代设有大司农和力田一类的官吏,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西汉设有搜粟都尉,赵过在做搜粟都尉时发明推行了代田法和新田器——耧犁和耦犁。为推广赵过代田法,汉武帝令“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2],学成后再回到地方向农民推广。如此“以故田多恳辟,……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2]。
3。开设专门学校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的鸿都门学就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东汉灵帝光和二年二月于洛阳“始置鸿都门学,时其中诸生,皆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小说、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3]。类似以研习尺牍、小说、辞赋、字画等专门学科为主。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但当时士人十分鄙视这些经课试得官者,认为这些身怀技艺者“皆出于微蔑斗宵小人”,“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4]。
(二)民间职业技术教育形式
民间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有技艺家传、私人授徒等教育形式。
1。技艺家传
自春秋战国之后,由于个体经济发展,一些掌握某种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他们以父子相传、兄弟相传方式把各种技艺世代保存下来,尽管具有封闭、保守的缺点,但它毕竟对我国工艺事业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秦汉时期,民间手工艺制作技术如捏泥人、剪纸等则是通过这种方式流传的。
2。私人授徒
古代民间农、工、商业,都有收徒传艺传统。这种职业教育形式虽事前有“勿泄”、“禁方”秘传规定,但同技艺家传相比,的确前进了一步。汉名医淳于意“诊病决死生”,其技艺则来自其师阳庆的传授,《史记•仓公传》记有淳于意“少而喜医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5]
除了以上官方和民间两种主要教育形式外,还有官职世袭、书籍传播等教育形式。所谓官职世袭就是子就父学、子袭父业的官职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职业教育形式。古代有“职业性”很强的文章典籍,在流传过程中也会成为各行业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这就是书籍传播教育形式。秦始皇焚书坑儒,但医药、卜筮、种树的书未烧,给民间技艺的传播留下一条渠道。
二、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及其编写特点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所使用的教材种类繁多,也各有特点,以下分类叙述之。
1。地理与水利知识教材
司马迁作的《史记•河渠书》是系统论述前代治水史实及当代防洪、航运、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史书。刘向父子著《域分》,为疆域地理提供了资料。班固父子撰写《汉书•地理志》,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历史地理学专著。
2。农业教材
据《汉书•艺文志》记,汉时农家共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神农》20篇,《野老》17篇,《宰氏》17篇,《董安国》16篇,《尹都尉》14篇,《赵氏》5篇,《氾胜之》18篇,《王氏》6篇,《蔡癸》1篇[6]1742——1743。其中以《氾胜之》最为著名,本书是二千多年前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氾胜之农书》可说是我国职官性农业技术教育第一部教材。
3。养马教材
“相畜”方面已经有专门著作出现,《汉书•艺文志》中载有“《相六畜》38卷”[6]1775。通过《齐民要术》保留下来的汉代《相马经》,已认识到马体各部位间相互关系和内外关系,还科学指出相马的关键和一些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
4。医学教材
《黄帝内经》是秦汉时期专著性医学教材典型代表,也是现存最早、最系统医学典籍。内容丰富全面,几乎囊括了秦汉医家主要经验,既是初学中医者入门教材,又可作为深造的重要指南。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临症诊疗专著,它总结了秦、西汉300年临床实践经验,和《内经》基本理论联系,加以充实、发展,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实践服务。
5。天文、历法教材
《史记•天官书》,开创了史志记载历代科技成就的体例,为后世职官性职业教育提供了教材。此外还有其他方面教材,在此不作一一叙述。
秦汉时期的这些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在编写方面有很多特点,至今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首先是其成熟性。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教材,从形成过程看,大体经历了创作、流传、接受教学实践检验,得到社会认可,最后形成定本。《黄帝内经》一书,经历了自先秦以来各个时期临床实践,医学教学实践的检验,并得到社会广泛承认,至今仍作为中医教学教材。
其次是实用性。秦汉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不仅具有独特体系,且具有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医学教材,都着重于阐明问题的一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重的原则,既简便明易,富于感性色彩,又便于具体运用,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另外这些教材在正文中附加大量注释,有利于辅导学生自学,有利于借助加注创立新说,使教材内容不断更新。
三、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偏重于讲论和记诵之功,而更重视于思考和操作能力。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所采取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对学习自然科学和掌握生产技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秦汉时期各行业职业技术教育,除训练学生掌握算法、治疗、制历等知识和技能外,还特别注意算理、医理和历理的传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提倡“游学”与调查
这种方法是总结各行业劳动人民生产技术经验和博采众家之长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秦汉时期许多科技人才和能工巧匠在授徒传艺过程中使用,如东汉名医华佗常带领徒弟,遍游四方,送医治病,总结各地医疗经验。在行医过程中把自己的医术和调查研究的精神和方法,毫无保留传给了门徒,造就了一代良医。
3。实地科学试验
秦汉时期的各种职业技术教育中科技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进行实地科学试验。如赵过在推广代田法时,经试验成功后,才训练农官与作田能手。受训的官员、老农学成后,又继续传授他人,从而使代田法广泛推广到各地。
4。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最为普遍、成功。东汉张仲景在发展中医临证医学过程中,临床开诊,在其丰富的著述中记录了大量医案,授德育人,继承和发扬了问难论辩,以此较为津梁的讨论式教学法。
秦汉时期职业技术教育,只是一种广义职业技术教育,还不是由于教育事业内部结构变化和任务分工而产生的狭义职业技术教育,即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出现而产生的职业技术学校。但它同传统经学教育相比,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东汉时期,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中华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也是在秦汉时期出现。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和当时职业技术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C]//汉简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53。
[2]班 固。汉书•食货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39。
[3] 范 晔。后汉书•灵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5:1021。
[4] 徐天麟。东汉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116。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314。
[6] 班 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相关参考
1、想要家庭快致富,走进职校学技术。2、借企业之水行职教之舟,以教育之本兴金华之业。3、中职学生俏,企业争到要。4、围绕市场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人民。5、坚定服务地方信念,争创全国一流职教。6、今读职校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军校(师级建制、专科层次),始建于1979年1月,经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原校址设在江苏省沛县,同年11月迁至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原为军校(师级建制、专科层次),始建于1979年1月,经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原校址设在江苏省沛县,同年11月迁至
1、学会技能和本领,成为社会有用人才。2、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3、职业教育的地位需要我们用行动去争取;职业教育的作用需要我们用事实去证明。4、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5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有5点:一、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三、职业教育的功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有5点:一、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三、职业教育的功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有5点:一、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三、职业教育的功
1、办好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2、就读中职好选择,学到技能好就业。3、做人要真,学艺要精。4、报读职业高中,就业创业轻松。5、要想工作有门路,报读职校学技术。6、读中职,受资助,升学就业两不误。7、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是中华职教社发起者。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就有一套系统的理论,紧扣了中国的实际,实践证明既行之有效,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不仅当时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即使在今天也毫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