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转识得智什么意思
Posted 众生
篇首语:树怕烂根,人怕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转识得智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又作转识成智。瑜伽行派及唯识宗认为经过特定之修行至佛果时,即可转有漏之八识为无漏之八识,从而可得四种智慧。即:(一)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转至无漏时,得成所作智(又称作事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二)第六识(意识)转至无漏时,得妙观察智,此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能依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三)第七识(末那识)转至无漏时,得平等性智(又称平等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四)第八识(阿赖耶识)转至无漏时,得大圆镜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不遗。〔大庄严经论卷三、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四智心品」1771) p6626相关参考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指八识中之前七识。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八识说,将依止阿赖耶识生灭转变之前五识、意识及末那识称为七转识。略称七转、转识、转心。前五识又作五转识,缘阿赖耶识所变之色等五境,行相粗动,转外门,了别现在之境;
指八识中之前七识。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八识说,将依止阿赖耶识生灭转变之前五识、意识及末那识称为七转识。略称七转、转识、转心。前五识又作五转识,缘阿赖耶识所变之色等五境,行相粗动,转外门,了别现在之境;
意思为:1.唯识论说八识中的第八阿赖耶识为本识,其余七识都叫做转识,因由第八识转生。2.转有漏的八识而成为无漏的四智。见转识成智条。
意思为: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那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
诸转识与阿赖耶识作二缘性如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中说。
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互为缘性转相瑜伽五十一卷六页云:云何建立互为缘性转相?谓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作二缘性。一、为彼种子故,二、为彼所依故。为种子者:谓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转时,一切皆用阿赖耶识为种子故。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