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净初静虑有四种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净初静虑有四种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净初静虑有四种

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三卷一页云:净初静虑有四种。谓顺退分、顺住分、顺胜进分、顺决择分。顺退分者:谓若住此,多分退失。顺住分者:谓若住此,多分不退失、不胜进。顺胜进分者:谓若住此,多分胜进。顺决择分者:谓若住此,多分能入正性离生。复次顺退分者:与诸烦恼、相凌相杂。烦恼无间,此现前;此无间,烦恼现前。顺住分者:能观下地为麤苦障,而生厌背:能观自地为静妙离,而乐安住。顺胜进分者:能观自地为麤苦障,而生厌背;能观上地为静妙离,而生欣乐。顺决择分者:即煖顶忍世第一法等。复次顺退分者:随顺烦恼。顺住分者:随顺自地。顺胜进分者:随顺上地。顺决择分者:随顺圣道。此分、或作圣行相,或作余行相,而向圣道;趣于解脱。如初静虑,乃至有顶、随应亦尔。

相关参考

佛教 顺退分什么意思

顺退分如净初静虑有四种中说。

佛教 顺住分什么意思

顺住分如净初静虑有四种中说。

佛教 顺胜进分什么意思

顺胜进分如净初静虑有四种中说。

佛教 十四变化心什么意思

又作十四变化、十四化心。指小乘得神境智证通后所引发之能变化心,计有十四种。即:依初静虑有二:欲界之能变化心及初静虑之能变化心。依第二静虑有三:欲界、初静虑、第二静虑之能变化心。依第三静虑有四:欲界、初

佛教 十四变化心什么意思

又作十四变化、十四化心。指小乘得神境智证通后所引发之能变化心,计有十四种。即:依初静虑有二:欲界之能变化心及初静虑之能变化心。依第二静虑有三:欲界、初静虑、第二静虑之能变化心。依第三静虑有四:欲界、初

佛教 净初静虑不断烦恼什么意思

净初静虑不断烦恼大毗婆沙论一百六十二卷三页云:净初静虑、断何系结?答:无。乃至净非想非非想处、断何系结?答:无。此中净初静虑等,谓根本地;非近分。问:何故净初静虑等,不断烦恼?答:下地烦恼、虽所应断;

佛教 初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初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于初静虑,具足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寻伺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喜为受境界,乐为除麤重。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初静虑有几支?答:有

佛教 初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初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于初静虑,具足五支。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寻伺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喜为受境界,乐为除麤重。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初静虑有几支?答:有

佛教 静虑无色各有四种什么意思

静虑无色各有四种显扬二卷三页云:于诸静虑及与无色,复有四种应知。一、杂染,二、洁白,三、建立,四、清净。如彼卷三页至十页广释。

佛教 第三静虑有五支什么意思

第三静虑有五支瑜伽十一卷八页云:第三静虑、有五支。一、舍,二、念,三、正知,四、乐,五、心一境性。舍、念、正知、为取所缘;三摩地、为彼所依。余如前说。二解 瑜伽六十三卷四页云:问:第三静虑、有几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