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欲界心所几定俱生什么意思
Posted 善心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欲界心所几定俱生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欲界心所几定俱生
俱舍论四卷七页云:此中应说于何心品、有几心所、决定俱生。颂曰:欲有寻伺故;于善心品中,二十二心所。有时增恶作。于不善不共,见俱唯二十。四烦恼忿等,恶作二十一。有覆有十八。无覆许十二。睡眠遍不违,若有皆增一。论曰:且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不善、有二。谓不共无明相应、及余烦恼等相应。无记有二。谓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然欲界心、定有寻伺。故善心品、必二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不定二。谓寻与伺。非诸善心皆有恶作。有时增数至二十三。恶作者何?恶所作体,名为恶作。应知此中缘恶作法,说名恶作。谓缘恶作,心追悔性。如缘空解脱门,说名为空:缘不净无贪,说为不净。又见世间、约所依处、说能依事。如言一切村邑国土皆来集会。恶作即是追悔所依;故约所依、说为恶作。又于果体,假立因名。如说此六触处、应知名宿作业。若言未作事,云何名恶作?于未作事,亦立作名。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是我恶作。何等恶作说名为善?谓于善恶不作作中,心追悔性。与此相违,名为不善。此二各依二处而起。若于不善不共心品,必有二十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并二不定。谓寻与伺。何等名为不共心品?谓此心品、唯有无明;无有所余贪烦恼等。于不善见相应心品、亦有二十心所俱生。名即如前不共品说。非见增故有二十一。以即于十大地法中、慧用差别、说为见故。言不善见相应心者:谓此心中、或有邪见,或有见取,或戒禁取。于四不善贪瞋慢疑烦恼心品,有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贪等随一。于前所说忿等相应随烦恼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忿等随一。不善恶作相应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谓即恶作第二十一。略说不善不共及见相应品中,唯有二十。余四烦恼及随烦恼相应品中、有二十一。若于无记有覆心品,唯有十八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六大烦恼地法、并二不定。谓寻与伺。欲界无记、有覆心者,谓与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此中见不增,应知如前释。于余无记无覆心品、许唯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并不定寻伺。外方诸师、欲令恶作,亦通无记。此相应品、便有十三心所俱起。应知睡眠、与前所说一切心品、皆不相违。通善不善无记性故。随何品有,即说此增。谓二十二至二十三。若二十三至二十四不善无记、如例应知。相关参考
上界心所几定俱生俱舍论四卷九页云: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当说上界。颂曰:初定除不善、及恶作睡眠。中定又除寻。上兼除伺等。论曰:初静虑中,于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瞋
上界心所几定俱生俱舍论四卷九页云: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当说上界。颂曰:初定除不善、及恶作睡眠。中定又除寻。上兼除伺等。论曰:初静虑中,于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瞋
等无间缘义大毗婆沙论十卷十七页云:已说体相;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曰等无间缘?答:此缘能引等无间法,是故名曰等无间缘。问:前后刹那诸心所法、或多或少;云何名等?如欲界心所多,非色界。色界心所多;非无色
相应义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三页云:问:相应,是何义?答:等义是相应义。问:诸心所法,或多,或少;谓善心多,不善心少;不善心多,有覆无记心少;有覆无记心多,无覆无记心少;欲界心多,色界心少;色界心多,无色
相应义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十三页云:问:相应,是何义?答:等义是相应义。问:诸心所法,或多,或少;谓善心多,不善心少;不善心多,有覆无记心少;有覆无记心多,无覆无记心少;欲界心多,色界心少;色界心多,无色
十烦恼与别境心所几互相应成唯识论六卷十二页云:此与别境,几互相应?贪瞋痴慢容五俱起。专注一境,得有定故。疑及五见,各容四俱。疑除胜解。不决定故。见非慧俱。不异慧故。
十烦恼与别境心所几互相应成唯识论六卷十二页云:此与别境,几互相应?贪瞋痴慢容五俱起。专注一境,得有定故。疑及五见,各容四俱。疑除胜解。不决定故。见非慧俱。不异慧故。
别境心所起一或多成唯识论五卷二十页云: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随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瑜伽说此、四一切中,无后二故。又说此五缘四境生。所缘、能缘、非定俱故。应说此五、或时起一。谓于所乐,唯起希望。
别境心所起一或多成唯识论五卷二十页云: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随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瑜伽说此、四一切中,无后二故。又说此五缘四境生。所缘、能缘、非定俱故。应说此五、或时起一。谓于所乐,唯起希望。
意指超越对立,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二教论卷上(大七七‧三七五下):「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