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什么意思
Posted 势力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漏识变略有二种
成唯识论二卷二十页云: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为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若变心等;便无实用。相分心等,不能缘故。须彼实用,别从此生。变无为等,亦无实用。故异熟识,不缘心等。相关参考
阿赖耶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成唯识论二卷二十二页云:何故此识不能变似心心所等为所缘耶?有漏识变、略有二种。一、随因缘势力故变。二、随分别势力故变。初必有用;后但为境。异熟识变,但随因缘;所变色等,必有实用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为「无漏识」之对称。唯识家以佛果之净识为无漏识,而以因位至第十地之金刚无间道等为有漏识。然第六、第七识,于初地入见道时,可一分转识得智,而住于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至佛果时,则为全分得智,而成为无漏识;
无为法有二种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然契经说有虚空等诸无为法、略有二种。一、依识变假施设有。谓曾闻说虚空等名,随分别有虚空等相,数习力故;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所现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假说为常
识食成唯识论四卷一页云:四者、识食。执持为相。谓有漏识、由段触思势力增长,能为食事。此识虽通诸识自体;而第八识、食义偏胜。一类相续,执持胜故。二解 集异门论八卷十页云:云何识食?答:若有漏识为缘,能令
受用身土略有二种佛地经论一卷九页云:受用身土,略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所修,无边善根所感,周遍法界,为自受用大法乐故;从初得佛,尽未来际,相续无变。如诸功德;诸大菩萨,亦不能见,但可得闻
受用身土略有二种佛地经论一卷九页云:受用身土,略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所修,无边善根所感,周遍法界,为自受用大法乐故;从初得佛,尽未来际,相续无变。如诸功德;诸大菩萨,亦不能见,但可得闻
一切行因略有二种瑜伽八十七卷一页云:一切行因略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因者:谓喜为先因。由此喜故;于彼彼生处,障于厌离,滋润自体。为欲将生所生之处,虽有一切烦恼为因;而于生处生喜者、生。非于彼起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