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张三丰简介
Posted 张三丰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道教 张三丰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生平
元明道士。名全一,一名君宝,号三丰。约活动于元延祐(1314-1320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间。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
传说
张三丰以其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传说他「姿态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读书经目不忘,有学识,能诗书。洒脱不羁,颇具神仙风度。其身世出处,颇多传说,「或言三丰金时人」。传说宋末,时乱,宋徽宗召之,三丰曾单拳击杀贼百人。亦传其能辟谷神行,死而复生。一生不慕荣利,遁世清修。据其自述,他曾任县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曾于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以丹诀。游武当山,与其徒在该山「去荆榛、群瓦砾」,创草庐以修道。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嘱其弟子「善守香火」。不久离开武当山,云游至四川,在青城山和鹤鸣山访真揽胜。首创太极拳注以为修道健身之用,今日大行于世。
「隐仙」
张三丰一生漫游天下,行踪莫测,以「隐」名著,号称「隐仙」。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派张宇初到处寻访他,竟毫无踪影。明成祖永乐年间数次遣使寻访,亦未得见,遂大修武当山宫观,使三丰「异日必大兴」的预言应验。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封其为「韬光尚志真仙」。天启三年(1623年)熹宗称三丰降坛显灵,封其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明代诸帝的慕求与褒封,道门的神化,使张三丰的神仙传说历久不衰,托称曾遇张三丰传道之说直到清代仍时有所闻。
思想和著述
张三丰的思想具有元明时代道教思想的普遍特征,即高倡三教同源一致。他认为儒、释、道三教虽创始人不同,但都「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因此,「牟尼、孔、老皆名曰道」。他在《大道论》中说:「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也。」他主张修道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三教圣人皆本此道而立其教也。」他主张「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其著作较多,清人李西月编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明史》卷299《张三丰传》 《中国道教史》第三卷 《中国道教》第一卷相关参考
金台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北郊陵塬山上,创建于元末明初,为著名道士张三丰修道处。《明史》卷299《张三丰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1391
吴伯理,明永乐年间江西龙虎山道士。号巢云子。永乐中(1403年-1424年)任上清宫提点。跟随四十三代张天师寻访张三丰,遂入蜀,居鹤鸣山。博通经史,工诗文,精篆隶,能作枯木竹石。事迹详载于《龙虎山志》
李蓬头,清乾隆年间奉天(今属辽宁省)人。《金盖心灯》称其师事云大辫、张蓬头。少喜张三丰新宗,出游江浙间,遇李赤脚于弁山碧岩,授以饮水辟榖法,后隐居崂山。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金盖山,与懒云律师交
丘玄清(1327年-1393年)元末明初富平(今属陕西省)人,初从黄得桢出家为全真道士。据《野获编》、《襄阳府志》、《陕两通志》载,洪武初年(1369年),至武当山师礼张三丰真人,居五龙庵。后有司以玄
西派是道教内丹功法的一派,清咸丰年间李涵虚所创。李为四川乐山人,自称于峨眉山遇吕洞宾及张三丰,得丹法秘要,于咸丰六年(1856年)成道。西派与东派同称吕祖亲传而开派,于道统上自成一家。李整理了陆西星的
刘古泉,明初河南人。自少皈心玄门。后入武当山,师事张三丰,居紫霄庵。常入宝珠台下,蒲团独坐,参悟道旨。与杨善澄、周其得、卢秋云被誉为「太和四仙」。事迹详载于《大岳太和山志》。
王一浩,明人,龙门派道士,与张三丰友善。据《长春观志》卷一载,其专诚道学,精鉴赏,好书画,善内丹之道。喜云游,曾画名山图八百幅,后集《三才图会》凡106卷,汇辑诸书图谱共为一编,分天文、地理、人物、时
凝神聚炁,内丹学术语,又称「凝神聚气」。指修炼内丹时驱除杂念、专心不二,并伴以调息,以使人体内的气(炁)聚集于丹田。这里所谓「气」(炁),指的是人体内的「先天之炁」。张三丰《玄机直讲》以为,「凝神」就
祖师殿,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等祖
郭襄和张三丰的关系:按历史来说他们两个没有什么关系,张三丰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武当派始祖,内拳始祖、太极始祖、武学泰斗、龙行书法始祖。郭襄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人物,她只是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在金庸小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