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于心意识一切祕密善巧菩萨什么意思

Posted 菩萨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于心意识一切祕密善巧菩萨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于心意识一切祕密善巧菩萨

瑜伽七十六卷二页云: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广慧!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祕密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于心意识一切祕密善巧菩萨。

相关参考

佛教 心意识什么意思

 (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

佛教 心意识什么意思

 (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

佛教 心意识什么意思

 (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

佛教 心意识什么意思

 (术语)心为集起之义。意为思量之义。识为了别之义。唯识论于其名虽许互通,然其实体各别,如其次第配之于第八识与第七识及余六识。俱舍论以之为一体之异名,六波罗蜜经十曰:「集起说为心,思量性名意,了别义为

佛教 十二种方便善巧什么意思

十二种方便善巧瑜伽四十五卷二十九页云:云何菩萨方便善巧?当知略说有十二种。依内修证一切佛法,有其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种。云何依内修证一切佛法六种方便善巧?一者、菩萨于诸有情,悲心俱行,顾恋不

佛教 十二种方便善巧什么意思

十二种方便善巧瑜伽四十五卷二十九页云:云何菩萨方便善巧?当知略说有十二种。依内修证一切佛法,有其六种,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种。云何依内修证一切佛法六种方便善巧?一者、菩萨于诸有情,悲心俱行,顾恋不

佛教 心意识三种差别什么意思

心意识三种差别成唯识论五卷五页云:谓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

佛教 心意识三种差别什么意思

心意识三种差别成唯识论五卷五页云:谓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如是三义,虽通八识;而随胜显,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

佛教 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什么意思

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瑜伽四十七卷七页云: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由于菩萨净戒

佛教 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什么意思

十种方便善巧应作五事瑜伽四十七卷七页云:如是十种菩萨所有方便善巧,能作五事。谓由前四种方便善巧,令诸菩萨,能正安立所化有情,于自义利。由于世间一切异论方便善巧,令诸菩萨,善能摧伏一切异论。由于菩萨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