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放逸为死迹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愿你在孤独难熬的时光里,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拼命的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放逸为死迹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放逸为死迹
瑜伽十八卷十六页云:云何放逸为死迹耶?谓如有一居家白衣,于诸欲境,耽著受用;造不善业。或有出家,现四无护。谓命无护,乃至正方便无护。如是放逸,通于二品。谓在家品及出家品。即此放逸为依为持,乐生本行,造生本业;因此故生。生已寿终;生已,殀没。相关参考
(杂语)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不放逸为食。
(杂语)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不放逸为食。
谓眼、耳、鼻、舌、身、意、涅槃等七种之食。即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以彼等能增益身心,长养发达,故称为食。〔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p1
谓眼、耳、鼻、舌、身、意、涅槃等七种之食。即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不放逸为食。以彼等能增益身心,长养发达,故称为食。〔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p1
根义差别大毗婆沙论四十七卷八页云:问:多处说根。谓有处说:有身见为根。或有处说:世尊为根。或有处说:欲为根。或有处说:不放逸为根。或有处说:自性为根。此诸根名义何差别?答:若有身见为根者;依诸见趣。谓
根义差别大毗婆沙论四十七卷八页云:问:多处说根。谓有处说:有身见为根。或有处说:世尊为根。或有处说:欲为根。或有处说:不放逸为根。或有处说:自性为根。此诸根名义何差别?答:若有身见为根者;依诸见趣。谓
不放逸此菩萨律仪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
不放逸此菩萨律仪戒中之不放逸也。瑜伽四十卷六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
五种不放逸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有五种不放逸。一、依在家品不放逸。二、依出家品不放逸。三、能远离不善不放逸。四、能摄受诸善不放逸。五、修习相续不放逸。依在家品不放逸者:复有五种。如前已说。依出家品
五种不放逸瑜伽六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有五种不放逸。一、依在家品不放逸。二、依出家品不放逸。三、能远离不善不放逸。四、能摄受诸善不放逸。五、修习相续不放逸。依在家品不放逸者:复有五种。如前已说。依出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