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所化有情有共不共什么意思

Posted 释迦

篇首语:阅读永远是获取知识面最为廉价的方法,没有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所化有情有共不共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所化有情有共不共

佛地经论七卷十七页云:一切如来所化有情,为共不共?有义、皆共。以一一佛,皆能化度一切有情;福德智慧,一切平等。三无数劫,勤修行愿,同为拔济一切有情,求菩提故。如说一佛所化有情,即一切佛。有义、不共。以佛所化诸有情类,本相属故。是故如来底沙佛时,曾与慈氏同为弟子。佛观释迦所化有情,善根先熟,慈氏所化,善根后熟。又观慈氏因行先满,释迦后满。遂于一处,入火光定,令释迦见;七日七夜,不下一足。一颂赞叹。令超慈氏,在前成佛。又佛将欲入涅槃时,作如是言:我所应度,皆已度讫。又契经说:佛涅槃时,观一所化,现在非想非非想处;当生此间,应受佛化。留一化身,潜住此界。先所受身,现入涅槃,彼从非想非非想没,来生此间;佛所留化,为说妙法;成阿罗汉。尔时化身,方没不现。又诸经中处处宣说:能化、所化、相属决定。是故诸佛所化不共。如实义者:有共不共。无始时来,种姓法尔,更相系属;或多属一,或一属多。菩萨因时,成熟有情,亦不决定。或共不共。故成佛已;或共化度,或别化度。若所化生,一向共者;何须多佛。一佛能化一切生故。唯应一佛常住世间,教化众生。余佛皆应入永寂灭。佛亦不应化余众生,令趣大乘。以无用故。但应化彼令得三乘,入永寂灭。以易得故。谁有智者舍易就难,然灯助日,是故所化非一向共若所化生,一向不共;菩萨不应发弘誓愿,历事诸佛,修学大乘。苏达那等,亦不应事多善知识。诸佛不应以己所化,付嘱后佛。如是等事,皆悉相违。是故不应一向不共。虽一一佛,有化一切有情功能;然诸有情,于无缘佛,不肯受化;亦不见闻。虽一一佛,尽未来际,常住世间,教化无量诸有情类;而随所宜,现种种化。或现等觉,或现涅槃;或名释迦,或慈氏等。随一化相所度有情,言皆度讫。生非想者,宜见释迦化相得度;故留化待,亦不相违。若诸如来,同一所化;何佛现前而化彼耶?诸佛皆有悲愿力故;不可一化,余皆止息。但有缘佛,同处同时,后得智上,各现一化。其状相似,不相障碍,更相和杂,为增上缘,令所化生,识如是变:谓见一佛,为现神通,为说正法。如是等事,不可思议。非唯识理不可解了。

相关参考

佛教 三身三土差别什么意思

三身三土差别成唯识论十卷十八页云:自性身土,一切如来同所证故;体无差别。自受用身,及所依土,虽一切佛,各变不同;而皆无边,不相障碍。余二身土,随诸如来所化有情,有共不共。所化共者:同处同时,诸佛各变为

佛教 三身三土差别什么意思

三身三土差别成唯识论十卷十八页云:自性身土,一切如来同所证故;体无差别。自受用身,及所依土,虽一切佛,各变不同;而皆无边,不相障碍。余二身土,随诸如来所化有情,有共不共。所化共者:同处同时,诸佛各变为

佛教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及不共威力什么意思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及不共威力瑜伽三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诸佛菩萨威力,与声闻独觉,有共不共?略由三相,应知不共。一者、微细故,二者、品类故,三者、界故。诸佛菩萨,于无量无数诸有情类,及无量无数威力方便,如

佛教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及不共威力什么意思

共诸声闻独觉威力及不共威力瑜伽三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诸佛菩萨威力,与声闻独觉,有共不共?略由三相,应知不共。一者、微细故,二者、品类故,三者、界故。诸佛菩萨,于无量无数诸有情类,及无量无数威力方便,如

佛教 共不共什么意思

意思为:共法与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萨法,独一微妙,不与人天声闻缘觉四乘相共。

佛教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什么意思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成唯识论九卷十六页云:十与三学,互相摄者;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修证应修证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有情。此与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广大,如余

佛教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什么意思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成唯识论九卷十六页云:十与三学,互相摄者;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修证应修证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有情。此与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广大,如余

佛教 共不共学处殊胜什么意思

共不共学处殊胜摄论三卷四页云:共不共学处殊胜者:谓诸菩萨,一切性罪,不现行故;与声闻共。相似遮罪,有现行故;与彼不共。于此学处,有声闻犯,菩萨不犯。有菩萨犯,声闻不犯。菩萨具有身语心戒;声闻唯有身语二

佛教 共不共学处殊胜什么意思

共不共学处殊胜摄论三卷四页云:共不共学处殊胜者:谓诸菩萨,一切性罪,不现行故;与声闻共。相似遮罪,有现行故;与彼不共。于此学处,有声闻犯,菩萨不犯。有菩萨犯,声闻不犯。菩萨具有身语心戒;声闻唯有身语二

佛教 共不共四变什么意思

据宗镜录卷四十九载,阿赖耶识变现根身、器界等相,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可分为四种,即:(一)不共中不共变,如眼等五根之胜义根,乃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之一念,于托生时变现,称为不共变;而出生之后,此等根亦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