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惭愧二法通相别相什么意思
Posted 善心
篇首语:正因为生命有限,时光匆匆,所以才要加倍努力,不然以后拿什么来回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惭愧二法通相别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惭愧二法通相别相
成唯识论六卷二页云:羞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若执羞耻为二别相;应惭与愧、体无差别。则此二法、定不相应。非受想等有此义故。若待自他、立二别者;应非实有。便违圣教。若许惭愧实而别起;复违论说十遍善心。崇重、轻拒、若二别相;所缘有异,应不俱生。二失既同;何乃偏责?谁言二法所缘有异。不尔;如何?善心起时,随缘何境,皆有崇重善、及轻拒恶义。故惭与愧、俱遍善心。所缘无别。岂不我说亦有此义?汝执惭愧、自相既同;何理能遮前所设难。然圣教说顾自他者;自、法、名自。世间、名他。或即此中崇拒善恶,于己益损,名自他故。相关参考
(一)为二相之一。「总相」之对称。一切法皆无常、无我,是为总相,即总括之相状;然一切法亦有各别特殊之相,如水为湿相,地为坚相,火为热相,此即别相,是为部分之相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参阅「总相别相」
(一)为二相之一。「总相」之对称。一切法皆无常、无我,是为总相,即总括之相状;然一切法亦有各别特殊之相,如水为湿相,地为坚相,火为热相,此即别相,是为部分之相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参阅「总相别相」
(一)为二相之一。「总相」之对称。一切法皆无常、无我,是为总相,即总括之相状;然一切法亦有各别特殊之相,如水为湿相,地为坚相,火为热相,此即别相,是为部分之相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参阅「总相别相」
(一)为二相之一。「总相」之对称。一切法皆无常、无我,是为总相,即总括之相状;然一切法亦有各别特殊之相,如水为湿相,地为坚相,火为热相,此即别相,是为部分之相状。〔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参阅「总相别相」
总相观与别相观之并称。总观佛色身相,称为总相观;仅观其色身之一部分,称为别相观。日僧源信之往生要集卷中本分修习色相之观为三种,即:(一)别相观,(二)总相观,(三)杂略观。其中,别相观又分为二种:(1
总相观与别相观之并称。总观佛色身相,称为总相观;仅观其色身之一部分,称为别相观。日僧源信之往生要集卷中本分修习色相之观为三种,即:(一)别相观,(二)总相观,(三)杂略观。其中,别相观又分为二种:(1
意思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知一切法总相的智,总相就是空相;道种智是菩萨知一切道法差别相的智;一切种智是佛通达诸法总相别相,化道断惑的智,合一切智及道种智二者,故名一切种智。
指无不通达一切诸法之事理。乃华严经所说十通之第九通。谓菩萨了知诸法真实义,远离有、无二边之见,不舍本愿,恒摄众生,具有无碍自在之智用。〔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华严大疏卷三十一〕(参阅「十明」447)p13
指无不通达一切诸法之事理。乃华严经所说十通之第九通。谓菩萨了知诸法真实义,远离有、无二边之见,不舍本愿,恒摄众生,具有无碍自在之智用。〔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华严大疏卷三十一〕(参阅「十明」447)p13
世第一法通在三地大毗婆沙论四卷八页云:世第一法,当言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耶?答:应言或有寻有伺,或无寻唯伺,或无寻无伺。云何有寻有伺?答:若依有寻有伺三摩地,入正性离生,彼所得世第一法。谓依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