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意罚为大罪什么意思

Posted 长者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意罚为大罪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意罚为大罪

唯识二十论十页云:论曰:若不许由他识转变增上力故,他有情死;云何世尊为成意罚是大罪故;返问长者邬波离言:汝颇曾闻何因缘故,弹宅迦林,末蹬伽林,羯陵伽林,皆空闲寂?长者白佛言:乔答摩!我闻由仙意愤恚故。若执神鬼、敬重仙人,知嫌为杀彼有情类;不但由仙意愤恚者;云何引彼成立意罚为大罪性,过于身语。由此应知但由仙恚,彼有情死;理善成立。

相关参考

佛教 三种大罪差别什么意思

三种大罪差别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七页云:问:此说破僧虚诳语为最大罪。余处复说意业为最大罪。余处复说邪见为最大罪。此三大罪,有何差别?或有说者,罪有三种。一、业。二、烦恼。三、恶行。业中,意业为大罪。

佛教 三种大罪差别什么意思

三种大罪差别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七页云:问:此说破僧虚诳语为最大罪。余处复说意业为最大罪。余处复说邪见为最大罪。此三大罪,有何差别?或有说者,罪有三种。一、业。二、烦恼。三、恶行。业中,意业为大罪。

佛教 三罚业什么意思

梵语trīnidandāni,巴利语tīnidandāni。略称三罚。即身罚业、口罚业、意罚业等三种恶业。(一)身罚(梵kāya-danda),指杀生、偷盗、邪婬等身业所生之罪恶。(二)口罚(梵vāg

佛教 三罚业什么意思

梵语trīnidandāni,巴利语tīnidandāni。略称三罚。即身罚业、口罚业、意罚业等三种恶业。(一)身罚(梵kāya-danda),指杀生、偷盗、邪婬等身业所生之罪恶。(二)口罚(梵vāg

佛教 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什么意思

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唯识二十论六页云:若许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所以者何?颂曰: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无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论曰:以一极微,六方分异;多分为体,云何成一。若一极微,无异方分;日轮

佛教 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什么意思

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唯识二十论六页云:若许极微有分无分;俱为大失。所以者何?颂曰:极微有方分;理不应成一。无应影障无。聚不异无二。论曰:以一极微,六方分异;多分为体,云何成一。若一极微,无异方分;日轮

佛教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什么意思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西域记六卷二十页云: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如来金棺已下,香木已积,火烧不然。众咸惊骇。阿泥律陀言:待迦叶波耳。时大迦叶波与五百弟子,自出林来,至拘尸城,问阿难

佛教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什么意思

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西域记六卷二十页云:焚身侧,有窣堵波。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处。如来金棺已下,香木已积,火烧不然。众咸惊骇。阿泥律陀言:待迦叶波耳。时大迦叶波与五百弟子,自出林来,至拘尸城,问阿难

佛教 戒护什么意思

亦名:犯戒致大罪所以,子题:戒护是生善中最、在心为护身口为戒、得戒护人、如意珠,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所以犯戒果报,罪业极大者,由戒护是生善中最,建立功彊,故使违损,便招重报。明了论,述戒护多种,且略

佛教 偷兰遮什么意思

亦名:大障善道、大罪、麤恶、萨偷罗、麤过、吐罗遮、萨偷兰祇僧、麤罪,子题:二逆、麤有二种,戒本疏‧七聚重轻:「偷兰遮者,善见云,大障善道也。能为上篇方便,又是二逆罪根。体是不善。」行宗记释云:「二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