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德有二十四种什么意思

Posted 名数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德有二十四种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有二十四种

此胜论师义。唯识述记五卷七页云:德有二十四种。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性,八、合,九、离,十、彼性,十一、此性,十二、觉,十三、乐,十四、苦,十五、欲,十六、瞋,十七、勤勇,十八、重性,十九、液性,二十、润,二十一、行,二十二、法,二十三、非法,二十四、声。诸德体者:眼所取一依名色。舌所取一依名味。鼻所取一依名香。皮所取一依名触。一实非一实诠缘之因,名数。非一实者:二以上数。量有五种。一、微性。唯二微果上有。如萨婆多轻不可称。若可称者;但重相形,非是轻也。此微性亦尔。唯最微名微。下短性亦尔。二、大性。三微果等以上方有。三、短性。唯二微果上有。四、长性。三微果等以上方有。五、圆性。有二种。一、极微。谓不和合父母真实极微上有。二、极大。空时方我四实上有。以此四体,遍周圆故。一非一实等差别诠缘因名别性。二先不至物今至时,名合。此意但取初合名合。此别有三。一、随一业生。以手打鼓,手有动作,所生之合。业是动作也。二、俱业生。两手相合,皆动作故。三、无合生。如芽等生,无有动作;与空等实合时,所生之合也。先二至物不至时名离。此亦有三。初二翻合,如前可解。三、是离生。先造实果,由有他缘来离别之,果实便坏,与空等离。所生之离,名为离生。依一二等数,时方等实,远觉所待,名为彼性。此物是一,彼物是二等,故属于数。此时彼时,故属于时。此方彼方,故属方等。此性翻彼,应知其相。觉有二种。一现,二比。谓至实色等根等合时,有了相生;名为现量。此宗意说:眼根舒光,至于色境,方始取之。如灯照物。声香味触,四境来至于根,方始取之。故远见打钟,久方闻声。声来入耳,方可闻也。根与至境邻合之时,有了相生;此了相是现量体。比有二种。一见同故比。见不相违法而比于宗果。如见烟时,比有火等。二、不见同故比。见相违法而比宗果。如见雹时,比禾稼损,比有风雹。适悦名乐。逼恼名苦。希求色等名欲。损害色等名瞋。欲所作事,先生策励;此名勤勇。发动势是也。坠堕之因,名为重性。地水火三流注之因,名为液性。地等摄因,名润。行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名念因。即智种子,[矛*赞]掷等业,所生势用,名作因,行是势用。十句多说作因名势用,念因名行。法有二种。一、能转。谓得可爱身因。即得生死胜身之因。二、能还。谓离染缘正智喜因。即出世间之因,正智正因也。能得生死不可爱身苦邪智因,名为非法。耳所取一依名声。

相关参考

佛教 德什么意思

德此胜论师义。如德有二十四种中说。

佛教 德什么意思

德此胜论师义。如德有二十四种中说。

佛教 二十四种已生什么意思

二十四种已生杂集论三卷十一页云:又有二十四种已生。谓最初已生,相续已生,长养已生,依止已生,转变已生,成熟已生,退堕已生,胜进已生,清净已生,不清净已生,运转已生,有种已生,无种已生,影像自在示,现已

佛教 能变化心有十四种什么意思

能变化心有十四种俱舍论二十七卷十五页云:论曰:神境通果,能变化心,方能化生一切化事。此有十四。谓依根本四静虑生,有差别故。依初静虑,有二化心。一、欲界摄,二、初静虑。第二静虑,有三化心。二种如前,加二

佛教 二十四疱什么意思

 (名数)九相随一疱相有二十四,疱有二十疱。

佛教 二十四疱什么意思

 (名数)九相随一疱相有二十四,疱有二十疱。

文史百科 《二十四诗品》,美出二十四种境界

《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诗论专著,唐司空图撰,成书年代不详。《二十四诗品》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汉族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并将其分类生发出二十四种美学境界。本书文字不多,妙语

佛教 法界有八十七法什么意思

法界有八十七法瑜伽三卷十四页云:略说法界、若假若实、有八十七法。彼复云何?谓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从作意、乃至寻伺为后边。法处所摄色、有二种。谓律仪、不律仪、所摄色,三摩地所行色。不相应行、有二十四种

佛教 法界有八十七法什么意思

法界有八十七法瑜伽三卷十四页云:略说法界、若假若实、有八十七法。彼复云何?谓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从作意、乃至寻伺为后边。法处所摄色、有二种。谓律仪、不律仪、所摄色,三摩地所行色。不相应行、有二十四种

佛教 十四种根与三聚有情相摄什么意思

十四种根与三聚有情相摄瑜伽五十七卷二十二页云:问:十四种根,三聚有情,为十四摄三,三摄十四耶?答:三摄十四。非十四摄三。不摄何等?谓外处少分。三聚有情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