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寻伺有七种相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寻伺有七种相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寻伺有七种相

瑜伽五卷十三页云:应知此相、略有七种。一、体性。二、所缘。三、行相。四、等起。五、差别。六、决择。七、流转。寻伺体性者:谓不深推度所缘,思为体性,若深推度所缘,慧为体性;应知。寻伺所缘者:谓依名身、句身、文身、义,为所缘。寻伺行相者:谓即于此所缘,寻求行相、是寻。即于此所缘,伺察行相、是伺。寻伺等起者:谓发起语。言寻伺差别者:有七种差别。谓有相、无相、乃至不染污。如前说。寻伺决择者:若寻伺、即分别耶?设分别、即寻伺耶?谓诸寻伺、必是分别。或有分别,非寻伺。谓望出世智。所余一切三界心心法、皆是分别,而非寻伺。寻伺流转者:若那落迦寻伺、何等行,何所触,何所引,何相应,何所求,何业转耶?如那落迦,如是傍生、饿鬼、人、欲界天、初静虑地天、所有寻伺、何等行,何所触,何所引,何相应,何所求,何业转耶?谓那落迦寻伺、唯是戚行,触非爱境,引发于苦,与忧相应,常求脱苦,娆心业转。如那落迦寻伺,一向受苦,饿鬼寻伺、亦尔。傍生、人趣、大力饿鬼、所有寻伺、多分戚行,少分欣行;多分触非爱境,少分触可爱境;多分引苦,少分引乐;多分忧相应,少分喜相应;多分求脱苦,少分求遇乐;娆心业转。欲界诸天所有寻伺、多分欣行,少分戚行;多分触可爱境,少分触非爱境;多分引乐,少分引苦;多分喜相应,少分忧相应;多分求遇乐,少分求脱苦;娆心业转。初静虑地天所有寻伺、一向欣行,一向触内可爱境界,一向引乐,一向喜相应,唯求不离乐,不娆心业转。

相关参考

佛教 寻伺体性什么意思

寻伺体性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流转什么意思

寻伺流转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体性什么意思

寻伺体性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流转什么意思

寻伺流转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等起什么意思

寻伺等起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等起什么意思

寻伺等起如寻伺有七种相中说。

佛教 寻伺有四品法什么意思

寻伺有四品法俱舍论二卷五页云:有四品法。一、有寻有伺。谓除寻伺、余相应法。二、无寻唯伺。谓即是寻。三、无寻无伺。谓即一切非相应法。四、无伺唯寻。谓即是伺。余十色界、寻伺俱无。常与寻伺不相应故。

佛教 寻伺有四品法什么意思

寻伺有四品法俱舍论二卷五页云:有四品法。一、有寻有伺。谓除寻伺、余相应法。二、无寻唯伺。谓即是寻。三、无寻无伺。谓即一切非相应法。四、无伺唯寻。谓即是伺。余十色界、寻伺俱无。常与寻伺不相应故。

佛教 因有七相什么意思

因有七相瑜伽五卷十三页云:又建立因有七种相。谓无常法是因。无有常法能为法因,谓或为生因,或为得因,或为成立因,或为成办因,或为作用因,又虽无常法,为无常法因;然与他性为因,亦与后自性为因。非即此刹那,

佛教 因有七相什么意思

因有七相瑜伽五卷十三页云:又建立因有七种相。谓无常法是因。无有常法能为法因,谓或为生因,或为得因,或为成立因,或为成办因,或为作用因,又虽无常法,为无常法因;然与他性为因,亦与后自性为因。非即此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