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寂静行什么意思
Posted 贪欲
篇首语: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寂静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寂静行
集异门论七卷八页云:云何寂静行。答:谓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通行、四法迹、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寂静行。问何故说此名寂静行?答:以于此行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已生贪欲瞋恚愚痴慢等、寂静,等寂静,最极寂静;是故说此名寂静行。相关参考
五种寂静妙行瑜伽九十卷八页云:唯正胜解相续转时,于六境界,依止六根,略有五种寂静妙行。谓深于彼,见过患故;名为善调。于不应役诸境界中,而不役故;名为善覆。于所应役诸境界中,或于率尔现前境上,善住念故;
五种寂静妙行瑜伽九十卷八页云:唯正胜解相续转时,于六境界,依止六根,略有五种寂静妙行。谓深于彼,见过患故;名为善调。于不应役诸境界中,而不役故;名为善覆。于所应役诸境界中,或于率尔现前境上,善住念故;
寻伺寂静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复次于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于诸忽务所行境界,能正远离;于不忽务所行境界,安住其心,一味寂静、极寂静转。是故说言寻伺寂静故,内等净故。二
寻伺寂静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复次于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于诸忽务所行境界,能正远离;于不忽务所行境界,安住其心,一味寂静、极寂静转。是故说言寻伺寂静故,内等净故。二
五事有为无为分别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有为?几无为?答:相、通二种。三、唯有为。真如、唯无为。诸行寂静所缘义故;非诸行寂静相义故。
五事有为无为分别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有为?几无为?答:相、通二种。三、唯有为。真如、唯无为。诸行寂静所缘义故;非诸行寂静相义故。
梵语anityāhsarva-sajskārā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同为三法印之一,称为诸行无常印,或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所谓三法
梵语anityāhsarva-sajskārāh。谓世间一切现象与万物经常转变不息。此系佛法之根本大纲。与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同为三法印之一,称为诸行无常印,或一切行无常印、一切有为法无常印。所谓三法
(名数)一粪扫衣,二乞食,三树下坐,四身心寂静。又名四良药,与行四依及四圣种大意同。南山业疏三下曰:「涅槃具显治本,故彼文云:出家之人有四种病,由此不得四沙门果。为有衣欲,乃至为有恶欲。有四良药能治
(名数)一粪扫衣,二乞食,三树下坐,四身心寂静。又名四良药,与行四依及四圣种大意同。南山业疏三下曰:「涅槃具显治本,故彼文云:出家之人有四种病,由此不得四沙门果。为有衣欲,乃至为有恶欲。有四良药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