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四谛次第什么意思

Posted 行者

篇首语: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四谛次第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谛次第

大毗婆沙论七十八卷十二页云:问:何故世尊先说苦谛,乃至最后说道谛耶?答:随顺文辞,故作是说。谓作是说、文辞随顺。复次若作是说:随顺说者受者持者;非余次第。复次依现观时,故作是说。谓次第法、略有三种。一、生起次第。二、易说次第。三、现观次第。生起次第者:谓四念住、四静虑、四无色等。诸瑜伽师,先起身念住,是故先说。乃至后起法念住,是故后说。静虑、无色、广说亦尔。易说次第者:谓四正胜、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道支等。虽四正胜、俱时而有;而易说故,先说断恶,后说修善。于断恶中,先说断已生恶,后说遮未生恶。于修善中,先说起未生善,后说增已生善。若作是说;言辞轻便。四神足等、广说亦尔。现观次第者:谓四圣谛。诸瑜伽师、于现观位。先现观苦,故佛先说。次现观集,故佛次说。次现观灭,故佛次说。后现观道,故佛后说。问:因论生论,何故行者、入现观时,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耶?答:依麤细故。谓四谛中,苦谛最麤;故先现观。渐次乃至道谛最细;故后现观。如学射时,先射麤物;渐次乃至能射毛端。复次以迷苦愚,能持迷集愚;乃至迷灭愚、能持迷道愚。若未除迷苦愚;终不能除迷集愚。乃至若未除迷灭愚;终不能除迷道愚。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复次以迷苦愚,能引迷集愚;乃至迷灭愚、能引迷道愚。若未遮迷苦愚;必不能遮迷集愚。乃至若未遮迷灭愚;必不能遮迷道愚。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复次以苦谛观,能引集谛观;乃至灭谛观、能引道谛观。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复次以苦谛观,是集谛观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集起。乃至灭谛观,是道谛观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集起。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复次苦谛观,是集谛观加行所依门安足处;乃至灭谛观,是道谛观加行所依门安足处。若未起苦谛观;必不能起集谛观。乃至若未起灭谛观;必不能起道谛观。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胁尊者言:修观行者、知五取蕴如病如痈如箭等已;次求其因,知是集谛。次求无处,知是灭谛。后求对治,知是道谛。如软弱人、身遭病等,为苦所逼;便起念言:我此病等、因何而生?知因风热痰等起。复作是念:何当得愈?知除灭时。复作是念:由何当愈?知服药等。由此因缘,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复次修观行者,知五取蕴,多诸过患;次求其因,次求其灭,后求对治。如人有子,专行劫盗;作如是念:我子因谁而作此恶?知因恶友。复作是念:子所行恶、何时当止?知调善时。复作是念:谁令调善?知由善友。由此因缘,故先现观苦;乃至最后现观道。问:先因后果,随顺次第;何故行者先现观苦,后现观集?答:知苦断集,次第顺故。问:知苦断集、顺何次第?如彼广说。

相关参考

佛教 减缘减行什么意思

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而观四谛之理。小乘修道阶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个阶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观四谛,依此次第缩观之观法,称为减缘减行。缘,为所缘之义,指观之

佛教 减缘减行什么意思

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而观四谛之理。小乘修道阶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个阶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观四谛,依此次第缩观之观法,称为减缘减行。缘,为所缘之义,指观之

佛教 减缘减行什么意思

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而观四谛之理。小乘修道阶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个阶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观四谛,依此次第缩观之观法,称为减缘减行。缘,为所缘之义,指观之

佛教 减缘减行什么意思

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而观四谛之理。小乘修道阶位上,忍位共分上、中、下三个阶段,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观四谛,依此次第缩观之观法,称为减缘减行。缘,为所缘之义,指观之

佛教 藏教七阶什么意思

藏教,即三藏教,为小乘教之别称;略,指阶级次第。藏教七阶,即三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引天台四教仪集注载,三藏教菩萨修行至佛果,须经历七个阶段。即:(一)四弘誓愿,即观苦、集、灭、道四谛

佛教 藏教七阶什么意思

藏教,即三藏教,为小乘教之别称;略,指阶级次第。藏教七阶,即三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据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引天台四教仪集注载,三藏教菩萨修行至佛果,须经历七个阶段。即:(一)四弘誓愿,即观苦、集、灭、道四谛

佛教 豆佉什么意思

 (术语)Duḥkha,译曰苦,四谛之一。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界之所逼恼是也。见法界次第。

佛教 豆佉什么意思

 (术语)Duḥkha,译曰苦,四谛之一。苦以逼恼为义。一切有为心行。常为无常患界之所逼恼是也。见法界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