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四种道什么意思
Posted 上品
篇首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四种道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种道
杂集论十卷十一页云:又依奢摩他、毗钵舍那立四种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非毗钵舍那,此类依奢摩他进修毗钵舍那;或有一类,已得毗钵舍那,非奢摩他,此类依毗钵舍那进修奢摩他;或有一类,不得奢摩他,亦非毗钵舍那,此类专心制伏惛沈、掉举,双修二道;或有一类,已得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此类奢摩他、毗钵舍那二道和合平等双转。此中依于止观说四种道:初已得止,故宴坐住心,乃至平等摄持;未得观故,还复宴坐,依三摩地简择诸法,乃至周审观察。第二,与此相违。第三,二俱未得,双进修习。云何修习?谓听闻法,由受持门进修正观;以此为先,进修于止。第四,已得二种,相应俱转二解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一页颂曰:应知一切通,略说唯有四。谓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论曰:加行道者,谓从此后无间道生;无间道者,谓此能断所应断障;解脱道者,谓已解脱所应断障最初所生;胜进道者,谓三余道。道义云何?谓涅槃路,乘此能往涅槃城故;或复道者,谓求所依,依此寻求涅槃果故。解脱、胜进如何名道?与道类同,转上品故;或前前力至后后故;或能趣入无余依故。道于余处立通行名,以能通达趣涅槃故。
相关参考
依二种道施设四种行相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次依二种道,当知施设四种行相。云何依二种道?谓依见道,及依修道。云何施设四种行相?一、应遍知行相,二、应永断行相,三、应作证行相,四、应修习行相。如是四种、
依二种道施设四种行相瑜伽八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次依二种道,当知施设四种行相。云何依二种道?谓依见道,及依修道。云何施设四种行相?一、应遍知行相,二、应永断行相,三、应作证行相,四、应修习行相。如是四种、
二种道世亲释八卷十六页云:二种道者,一、资粮道,二、依止道。资粮道者,谓施戒忍,及与精进,波罗蜜多。依止道者,即是静虑波罗蜜多。
二种道不同分瑜伽九十卷十五页云:略有二种道不同分。一、自性不同分,二、行相不同分。若趣苦集行,若趣苦灭行,是名自性不同分。当知初一,能趣杂染;第二、能趣清净。是名此中不同分义。即此趣灭行,或有有为共相
三道之一。生死流转之因果(十二缘起)可赅摄于惑道、业道、苦道等三种道类中,其中,苦道涵摄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之生、老死等七支。道者,能通之义。惑、业、苦三道互立相通,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复
三道之一。生死流转之因果(十二缘起)可赅摄于惑道、业道、苦道等三种道类中,其中,苦道涵摄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之生、老死等七支。道者,能通之义。惑、业、苦三道互立相通,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复
三道之一。生死流转之因果(十二缘起)可赅摄于惑道、业道、苦道等三种道类中,其中,苦道涵摄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之生、老死等七支。道者,能通之义。惑、业、苦三道互立相通,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复
三道之一。生死流转之因果(十二缘起)可赅摄于惑道、业道、苦道等三种道类中,其中,苦道涵摄识、名色、六入、触、受、未来之生、老死等七支。道者,能通之义。惑、业、苦三道互立相通,从惑起业,从业感苦,从苦复
(一)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故有此称。又作人雄师子、大师子王、人师子。大智度论卷七载,狮子于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称人狮子。
(一)佛陀之美称。佛为人中之雄者,犹如狮子为百兽之王,故有此称。又作人雄师子、大师子王、人师子。大智度论卷七载,狮子于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切;佛亦如是,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降伏无畏,故称人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