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四种着处及四邪行什么意思

Posted 差别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四种着处及四邪行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种着处及四邪行

瑜伽九十一卷十八页云:复次若有苾刍,依四着处,当知彼行四种邪行。何等名为四种着处?谓有苾刍,于内外处,有贪爱故;能感后有。于现法中,不乐涅槃。是初着处。复有苾刍,于先所舍外诸所有父母等事,有所顾恋,系缚其心。如是名为第二着处。复如有一,于现法中,希求一切利养恭敬。于诸所得利养恭敬,耽著不舍。如是名为第三着处。复如有一,是有学者,已见谛迹。有余我慢,少分贪爱,之所随逐;于修弃舍,纵逸而住。如是名为第四着处。云何名为四种邪行?谓彼最初爱乐后有补特伽罗,于现法中,不乐涅槃。若诸有学,行于纵逸。由此着处增上力故;乐与在家及出家众,共相杂住。如是名为最初邪行。又复即前爱乐后有补特伽罗,爱乐后有增上力故;发起邪愿,行于梵行。如是名为第二邪行。又复于先所舍外事有所顾恋。由彼着处增上力故。能令退舍正所修学。如是名为第三邪行。又于现世希求利养及与恭敬。于诸所得利养恭敬。耽著不舍补特伽罗。由此着处增上力故。毁犯尸罗。广说乃至。螺音狗行。彼由顾恋利养恭敬。不舍所学。不见是罪。公然犯戒。如是名为第四邪行。便使如臣。听闻正法增上所生胜奢摩他之所摄护毘钵舍那。令其观察彼所生受性是缘生。缘生性故体是无常。彼由此故。便以意地诸过患相俱行作意。而得离欲。既离欲已复观等至所依别故。十种差别。时分别故。多百差别。此中等至所依别故十种别者。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若喜俱行。若乐俱行。若舍俱行。退分。住分。若胜进分。顺决择分。时分别故多百差别者。谓即观察如是行相。依生住灭时分所作差别道理。当知复有多百差别。如是了知彼所生受是无常性。流转差别种种姓已。略由三相。复审观彼是无常性。谓所依故。现行故。因故。所依故者。谓极乃至第四静虑所有色身。是受所依。现行故者。谓极乃至灭受想定其间想受多分现行。言因故者。谓当来世所有受因。即思求愿。观察如是乃至有顶所有诸法缘生性故皆是无常。如是如理审正观察诸离欲地。是名上品世间律仪。

相关参考

佛教 四种及四种妙翅鸟什么意思

四种及四种妙翅鸟瑜伽二卷十一页云:其诸龙众,类有四种。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妙翅鸟中,四类,亦尔。

佛教 四种及四种妙翅鸟什么意思

四种及四种妙翅鸟瑜伽二卷十一页云:其诸龙众,类有四种。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妙翅鸟中,四类,亦尔。

佛教 四种诤事及四种除灭什么意思

四种诤事及四种除灭瑜伽九十九卷二十四页云:如是诤事,略有四种,应知除灭,亦有四种。云何名为四种诤事?一者、他举诤事。二者、互疑诤事。三者、自举诤事。四者、互举诤事。何等复名四种除灭?一者、愿出所犯除灭

佛教 四种诤事及四种除灭什么意思

四种诤事及四种除灭瑜伽九十九卷二十四页云:如是诤事,略有四种,应知除灭,亦有四种。云何名为四种诤事?一者、他举诤事。二者、互疑诤事。三者、自举诤事。四者、互举诤事。何等复名四种除灭?一者、愿出所犯除灭

佛教 四种善友相及四种非善友相什么意思

四种善友相及四种非善友相瑜伽五卷十六页云:复有四种非善友相。一、不舍怨心。二、引彼不爱。三、遮彼所爱。四、引非所宜。与此相违,当知即是四善友相。

佛教 四种善友相及四种非善友相什么意思

四种善友相及四种非善友相瑜伽五卷十六页云:复有四种非善友相。一、不舍怨心。二、引彼不爱。三、遮彼所爱。四、引非所宜。与此相违,当知即是四善友相。

佛教 菩萨有四上品障及四种净除障法什么意思

菩萨有四上品障及四种净除障法瑜伽七十九卷三页云:复次菩萨略有四上品障。若不净除;终不堪能入菩萨地,及地渐次。何等为四?一者、于诸菩萨毘奈耶中,起染污犯。二者、毁谤大乘相应妙法。三者、未积集善根。四者、

佛教 九品惑什么意思

 (名数)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三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禅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禅及四无色,除瞋而有三惑。然于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

佛教 九品惑什么意思

 (名数)又作九品烦恼。即贪,瞋,慢,无明四种之修惑,就麤细而分为上中下等九品也。盖三界总有九地。欲界四禅及四无色是也。其中欲界具四种之修惑,四禅及四无色,除瞋而有三惑。然于其一地中,将此等修惑,总分

佛教 意处及七识界什么意思

意处及七识界俱舍论一卷十二页云:应知如是所说识蕴、于处门中,立为意处。于界门中,立为七界。谓眼识界、至意识界。即此六识、转为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