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四种有中染不染义及三界有无什么意思
Posted 佛教
篇首语: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四种有中染不染义及三界有无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种有中染不染义及三界有无
俱舍论十卷十二页云:如是缘起烦恼业事,生生相续,不过四有。中、生、本、死。如前已释。染不染义,三界有无,今当略辩。颂曰:于四种有中,生有,唯染污。由自地烦恼。余三无色三。论曰:于四有中,生有,唯染。由何烦恼?自地诸惑。谓此地生,此地一切烦恼,染污此地生有。故对法者,咸作是言:诸烦恼中,无一烦恼,于结生位,无润功能。然诸结生,唯烦恼力;非由自力,现起缠垢。虽此位中,心身昧劣;而由数起,或近现行引发力故;烦恼现起。应知中有初续刹那,亦必染污。犹如生有。然余三有,一一通三。谓本死中三,分善染无记。于无色界,除中有三。非彼界中,有处隔别。为往余处,可立中有。颂中不说欲色二界,故知于中许具四有。相关参考
十二支染不染分别瑜伽十卷十五页云:问:几支、染污?几支、不染污?答:三染。余通二种。若不染污;善及无覆无记、别故;分为二种。应知。
十二支染不染分别瑜伽十卷十五页云:问:几支、染污?几支、不染污?答:三染。余通二种。若不染污;善及无覆无记、别故;分为二种。应知。
染不染法瑜伽一百卷十五页云:当知此中由五因缘,建立染法。一者、于三受中,如其所应,为杂染故。二者、能遍摄受诸烦恼品麤重性故。三者、能遍摄受现法当来非爱果故。四者、能遍连结生相续故。五者、能遍障碍一切善
染不染法瑜伽一百卷十五页云:当知此中由五因缘,建立染法。一者、于三受中,如其所应,为杂染故。二者、能遍摄受诸烦恼品麤重性故。三者、能遍摄受现法当来非爱果故。四者、能遍连结生相续故。五者、能遍障碍一切善
四种扰乱瑜伽十九卷八页云:何等名为四种扰乱?一、染不染寻思扰乱,二、于胜定爱味扰乱,三、互相违诤讼扰乱,四、于正道诽谤扰乱。
四种扰乱瑜伽十九卷八页云:何等名为四种扰乱?一、染不染寻思扰乱,二、于胜定爱味扰乱,三、互相违诤讼扰乱,四、于正道诽谤扰乱。
杂染义瑜伽七十七卷九页云: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者、烦恼杂染。二者、业杂染。三者、生杂染。二解 显扬五卷三页云:杂染义者:有三种。于三界中,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
四种无明瑜伽五十八卷四页云: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若于不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所有无智,名无解愚。若于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散乱失念所有无智,名放逸愚。于颠倒心所有无智,名染
四种无明瑜伽五十八卷四页云:此略四种:一、无解愚,二、放逸愚,三、染污愚,四、不染污愚。若于不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所有无智,名无解愚。若于见闻觉知所知义中散乱失念所有无智,名放逸愚。于颠倒心所有无智,名染
中有有无显扬十八卷六页云:又命终后,或有中有。谓将生有色界者。或无中有,谓将生无色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