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唯新熏种不应道理什么意思

Posted 种子

篇首语:只有忍得住寂寞,才能够见明日的繁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唯新熏种不应道理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唯新熏种不应道理

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唯始起;有为无漏无因缘故;应不得生。有漏不应为无漏种。勿无漏种、生有漏故。许应诸佛有漏复生;善等应为不善等种。分别论者、虽作是说:心性本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名为杂染。离烦恼时,转成无漏。故无漏法,非无因生。而心性言,彼说何义?若说空理;空非心因。常法定非诸法种子。以体前后、无转变故。若即说心;应同数论相虽转变而体常一。恶无记心,又应是善。许、则应与信等相应。不许、便应非善心体。尚不名善;况是无漏。有漏善心,既称杂染;如恶心等,性非无漏。故不应与无漏为因。勿善恶等、互为因故。若有漏心、性是无漏;应无漏心、性是有漏。差别因缘、不可得故。又异生心、若是无漏;则异生位、无漏现行,应名圣者。若异生心、性虽无漏;而相有染,不名无漏,无斯过者;则心种子、亦非无漏。何故汝论说有异生唯得成就无漏种子。种子、现行、性相同故。然契经说心性净者;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或说心体、非烦恼故;名性本净。非有漏心性是无漏故名本净由此应信有诸有情,无始时来,有无漏种,不由熏习,法尔成就。后胜进位,熏令增长。无漏法起,以此为因。无漏起时,复熏成种。有漏法种,类此应知。诸圣教中、虽说内种定有熏习;而不定说一切种子皆熏故生。宁全拨无本有种子。然本有种、亦由熏习,令其增盛,方能得果;故说内种、定有熏习。其闻熏习、非唯有漏。闻正法时,亦熏本有无漏种子、令渐增盛,展转乃至生出世心;故亦说此名闻熏习。闻熏习中有漏性者,是修所断。感胜异熟,为出世法胜增上缘。无漏性者,非所断摄。与出世法正为因缘。此正因缘,微隐难了;有寄麤显胜增上缘,方便说为出世心种。依障建立种姓别者;意显无漏种子有无。谓若全无无漏种者;彼二障种,永不可害。即立彼为非涅槃法。若唯有二乘无漏种者;彼所知障种,永不可害。一分立为声闻种姓,一分立为独觉种姓。若亦有佛无漏种者;彼二障种、俱可永害。即立彼为如来种姓。故由无漏种子有无,障有可断不可断义。然无漏种、微隐难知;故约彼障、显性差别。不尔;彼障有何别因,而有可害不可害者。若谓法尔有此障别;无漏法种,宁不许然。若本全无无漏法种;则诸圣道、永不得生。谁当能害二障种子;而说依障立种姓别。既彼圣道,必无生义;说当可生,亦定非理。然诸圣教、处处说有本有种子,皆违彼义。故唯始起,理教相违。由此应知诸法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

相关参考

佛教 唯新熏种什么意思

唯新熏种成唯识论二卷十页云:有义、种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无始有;故诸种子、无始成就。种子既是习气异名;习气必由熏习而有。如麻香气,花熏故生。如契经说:诸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

佛教 唯新熏种什么意思

唯新熏种成唯识论二卷十页云:有义、种子皆熏故生。所熏、能熏、俱无始有;故诸种子、无始成就。种子既是习气异名;习气必由熏习而有。如麻香气,花熏故生。如契经说:诸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

佛教 五种不应施什么意思

意思为:五种不应布施给人家的东西,即非理之财物、酒及毒药、置罗机网、刀杖弓箭、音乐女色。

佛教 六种不应思处什么意思

六种不应思处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云何思正法?谓如有一,即如所闻所信正法,独处空闲,远离六种不应思处。谓思议我,思议有情,思议世间,思议有情业,思议果异熟,思议静虑者静虑境界,思议诸佛诸佛境界。

佛教 六种不应思处什么意思

六种不应思处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云何思正法?谓如有一,即如所闻所信正法,独处空闲,远离六种不应思处。谓思议我,思议有情,思议世间,思议有情业,思议果异熟,思议静虑者静虑境界,思议诸佛诸佛境界。

佛教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什么意思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

佛教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什么意思

唯本有种不应道理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唯本有;转识不应与阿赖耶为因缘性。如契经说: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更互为果性;亦常为因性。此颂意言: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于一切时,展转相生;互为因果。摄大乘说

佛教 钵之行护法什么意思

子题:钵是诸佛标志、新熏钵、瓦钵袋串左肩,行事钞‧钵器制听篇:「(一﹑不得非用)十诵,钵是诸佛标志,不得恶用。新熏钵,酥著,一心三洗是名净。又不得日中炙令津出,吉罗。毗尼母,不应钵内洗手。一切处不应用

佛教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什么意思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十三页云: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为止彼执,显示心性非本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若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

佛教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什么意思

心性本净不应道理大毗婆沙论二十七卷十三页云:谓或有执心性本净,如分别论者,彼说: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为止彼执,显示心性非本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故;相不清净。若心本性清净客尘烦恼所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