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

Posted 同类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类因

俱舍论六卷五页云:第三同类因相云何?颂曰:同类因相似,自部地前生,道展转九地,唯等胜为果。加行生亦然。闻思所成等。论曰:同类因者:谓相似法、与相似法、为同类因。谓善五蕴、与善五蕴、展转相望,为同类因。染污、与染污,无记、与无记,五蕴相望,应知亦尔。有余师说:净无记蕴,五是色果,四非色因。有余师说:五是四果,色非四因。有余师说:色与四蕴相望,展转皆不为因。又一身中,羯刺蓝位,能于十位为同类因。頞部昙等九位,一一皆除前位,与余为因。若对余身同类十位,一一皆与十位为因。由此方隅,外麦稻等,自类自类,应广思择。若不许色为色同类因;彼执便违本论文所说。故本论说:过去大种,未来大种,因增上等,为诸相似。于相似法,皆可得说为同类因。不尔;云何自部自地、唯与自部自地为因。是故说言:自部自地。部、谓五部。即见苦所断,乃至修所断。地、谓九地。即欲界为一,静虑无色八。此中见苦所断法,还与见苦所断,为同类因,非余。如是乃至修所断,还与修所断法,为同类因,非余。于中一一,若欲界地。还与欲界为同类因,初静虑地,与初静虑,为同类因,乃至有顶,与有顶地,为同类因,异地相望,皆无因义。又此非一切。何者?谓前生。唯诸前生、与后相似生未生法,为同类因。云何知然?本论说故。如发智论说:云何同类因?谓前生善根,与后生自界善根,及彼相应法,为同类因。如是过去与余二世,过去现在与未来等,皆应广说。然即彼论,作是问言:若法、与彼法为因;或时此法、与彼非因耶?彼即答言:无时非因者。此依俱有相应异熟三因密说;故无有过。又谓未来正生位法,定能与彼为同类因。是故彼文,依最后位,密作是答:无时非因。彼于所难,非为善释。以未来法正生位前,非同类因。后方成故。又若尔者;彼复问言:若法、与彼法为等无间:或时此法与彼,非等无间耶?彼即答言:若时、此法未至已生。若如彼释;应作答言:无时非缘。如何乃答若时此法未至已生?然彼复释:为现二门,如彼处说。此亦应尔。如此处说,彼亦应尔。如是作文,获何功德?唯显论主非善于文。是故应知前释为善。若尔;何故品类足说、或有苦谛、以有身见为因,非与有身见为因。除未来有身见,及彼相应苦谛,诸余染污苦谛。或有苦谛、以有身见为因,亦与有身见为因。即所除法。彼文应说:除未来有身见相应苦谛。设有如彼说,由义应知非。复云何通施设足论。彼说诸法,四事决定。所谓因、果、所依、所缘。应知彼文因者:谓能作俱有相应异熟因。果者:谓增上士用异熟果。所依者:谓眼等六根。所缘者:谓色等六境。若尔;同类因应本无而有。许故无过。约位非体。由和合作用位,果非体果。若同类因,未来世有,如异熟因;当有何过?未来若有;本论应说。本论唯说能取与果诸同类因。故无有失,无如是义。以同类因,引等流果,此未来有,理必不然,无前后故。不应已生法为未生等流;如过去法,非现在果。勿有果先因后过失,故未来世、无同类因。若尔;异熟因应未来非有。不应异熟果因前及俱故。未来世法,无前后故。无如是失。不相似故。谓同类因、与果相似;若无前后,应互为因。既互为因;应互为果。互为因果,与理相违。非异熟因,与果相似。虽离前后,而无上过。故同类因、就位建立,未来非有。若异熟因、就相建立,未来非无。言同类因、唯自地者,定依何说?定依有漏、若无漏道,展转相望,一一皆与九地为因。谓未至定,静虑中间,四本静虑,三本无色,九地道谛,皆互为因。所以者何?此于诸地、皆如客住,不堕界摄。非诸地爱、执为已有。是故九地道、虽地不同。而展转为因。由同类故。然唯得与等胜为因;非为劣因,加行生故。且如已生苦法智忍,还与未来苦法智忍,为同类因。是名为等。又即此忍、复能与后从苦法智、至无生智,为同类因。是名为胜。如是广说,乃至已生诸无生智,唯与等类为同类因。更无胜故。又诸已生见道修道及无学道,随其次第,与三二一为同类因。又于此中、诸钝根道与钝及利,为同类因。若利根道,唯利根因。如随信行及信胜解、时解脱道,随其次第,与六四二为同类因。若随法行及见至,非时解脱道,随其次第,与三二一为同类因。诸上地道、为下地因;云何名为或等或胜?由因增长及由根故。谓见道等、下下品等,后后位中因转增长。虽一相续中、无容可得随信随法行二道现起;而已生者,为未来因。为唯圣道但与等胜为同类因?不尔。云何?余世间法加行生者,亦与等胜为因;非劣。加行生法,其体云何?谓闻所成、思所成等。等者、等取修所成等。因闻思修所生功德,名彼所成。加行生故;唯与等胜为因;非劣。如欲界系闻所成法,能与自界闻思所成,为同类因。非修所成因。欲界无故。思所成法,与思所成为同类因。非闻所成因。以彼劣故。若色界系闻所成法,能与自界闻修所成,为同类因。非思所成因。色界无故。修所成法,唯与自界修所成法,为同类因。非闻所成因。以彼劣故。无色界系修所成法,唯与自界修所成法,为同类因。非闻思所成因。以无故、劣故。如是诸法,复有九品。若下下品,为九品因下中八因。乃至上上,唯上上因。除前劣故。生得善法,九品相望,展转为因。染污、亦尔。无覆无记,总有四种。谓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化心俱品、随其次第,能与四三二一为因。又欲界化心,有四静虑果。非上静虑果、下静虑果因。非加行因、得下劣果;如勤功力种稻麦等。勿设劬劳而无所获。因如是义,故有问言:颇有已生诸无漏法,非未生位无漏法因?有。谓已生苦法智品,于未生位苦法忍品。又一切胜,于一切劣。颇有一身诸无漏法,前所定得,非后生因?有。谓未来苦法忍品,于后已生苦法智品。以果必无在因前故。或同类因,未来无故。颇有前生诸无漏法,非后已起无漏法因?有。谓前生胜无漏法。于后已起劣无漏法。如退上果,下果现前。又前已生苦法智得,于后已生苦法忍得,非同类因。以彼劣故。

二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三页云:自地自部前生诸法,如种子法,与后相似,为同类因。

三解 如增益中说。

四解 发智论一卷十一页云:云何同类因?答:前生善根与后生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过去善根与未来现在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现在善根与未来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如善根,不善无记根、亦尔。差别者,不善中、除自界。是谓同类因。

五解 大毗婆沙论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同类因?答:前生善根、与后生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过去善根、与未来现在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现在善根、与未来自界善根、及相应法、为同类因。又十八卷九页云:问:同类因、以何为自性?答:现在过去一切有为法。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问:何故名同类因?同类是何义?答:种类等义,是同类义。界地等义,是同类义。部类等义,是同类义。此同类因,唯通过去现在二世,有等流果。如彼论十七卷十页至十八卷九页广说。

相关参考

佛教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俱舍论六卷二十页云:若由种类,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类。故作是问:若是同类因,亦遍行因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为同类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为遍行因。第三句者,自部

佛教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同类因与遍行因四句分别俱舍论六卷二十页云:若由种类,果亦似因;此果所因,乃名同类。故作是问:若是同类因,亦遍行因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非遍行法、为同类因。第二句者,他部遍法、为遍行因。第三句者,自部

佛教 同类因等有三过失什么意思

同类因等有三过失显扬十八卷八页云:论曰:有一异计、立六种因。谓同类因、遍行因、俱有因、相应因、异熟因、能作因。如是六种、除异熟因,余五因性、不应道理。由有三种过失故。何等为三?且如同类因有三过失。若言

佛教 同类因等有三过失什么意思

同类因等有三过失显扬十八卷八页云:论曰:有一异计、立六种因。谓同类因、遍行因、俱有因、相应因、异熟因、能作因。如是六种、除异熟因,余五因性、不应道理。由有三种过失故。何等为三?且如同类因有三过失。若言

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

梵语sabhāga-hetu。又作自分因、自种因。旧译作习因。乃六因之一。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以同类相似之法为因,而引致等流果者。如以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以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

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

梵语sabhāga-hetu。又作自分因、自种因。旧译作习因。乃六因之一。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以同类相似之法为因,而引致等流果者。如以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以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

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

梵语sabhāga-hetu。又作自分因、自种因。旧译作习因。乃六因之一。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以同类相似之法为因,而引致等流果者。如以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以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

佛教 同类因什么意思

梵语sabhāga-hetu。又作自分因、自种因。旧译作习因。乃六因之一。指过去及现在一切有为法,以同类相似之法为因,而引致等流果者。如以前念之善心为因,而后念之善心又起善业;以前念之恶心为因,而后念

佛教 不同类什么意思

不同类大毗婆沙论三十一卷十六页云:有余师说:诸有情类,证择灭时,各各别证。问:若尔;云何涅槃名不同类?答:遮同类因,故作是说。谓诸择灭,无同类因,名不同类。非诸有情无别择灭,展转相似。问:苦法智忍,无

佛教 不同类什么意思

不同类大毗婆沙论三十一卷十六页云:有余师说:诸有情类,证择灭时,各各别证。问:若尔;云何涅槃名不同类?答:遮同类因,故作是说。谓诸择灭,无同类因,名不同类。非诸有情无别择灭,展转相似。问:苦法智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