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受义什么意思
Posted 所思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受义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受义
俱舍论十卷五页云:受何为义?颂曰:从此生六受,五属身余心。论曰:从前六触,生于六受。谓眼触所生受,至意触所生受。六中前五,说为身受。依色根故。意触所生,说为心受。但依心故。受生与触,为后?为俱?毗婆沙师,说俱起时。触受展转,俱有因故。云何二法俱时而生,能生所生,义可成立?如何不立。无功能故。于已生法,余法无能。此与立宗义意无别。如言二法俱时而生,能生所生,义不成立。于已生法,余法无能。义意同前,重说何用?若尔;便有互相生失。许故非失。我宗许二为俱有因,亦互为果。仁虽许尔;而契经中不许此二互为因果。契经但说眼触为缘,生眼触所生受。曾无经说眼受为缘,生眼受所生触。又此义非理。越能生法故。若法,极成能生彼法;此法与彼,时别极成。如先种后芽,先乳后酪,先击后声,先意后识等。先因后果,非不极成。亦有极成同时因果,如眼识等,眼色等俱;四大种俱,有所造色。此中亦许前根境缘,能发后识;前大造聚,生后造色。何理能遮。如影与身,岂非俱有。有说:触后方有受生。根境为先,次有识起。此三合故,即名为触。第三刹那,缘触生受。若尔;应识非皆有受;诸识亦应非皆是触?无如是失。因前位触,故后触位受生。故诸触时,皆悉有受。所有识体,无非是触。此不应理。何理相违?谓或有时,二触境别。因前受位触,生后触位受。如何异境受从异境触生。或应许受,此心相应。非与此心同缘一境。既尔;若许有成触识;是触、无受。于此位前,有识有受,而体非触。缘差故然。斯有何过。若尔;便坏十大地法。彼定一切心品恒俱。彼定恒俱,依何教立?依本论立。我等但以契经为量;本论非量;坏之何咎。故世尊言:当依经量。或大地法义,非要遍诸心。若尔;何名大地法义?谓有三地。一、有寻有伺地,二、无寻唯伺地,三、无寻无伺地。复有三地。一、善地,二、不善地,三、无记地。复有三地。一、学地,二、无学地,三、非学非无学地。若法、于前诸地皆有;名大地法。若法、唯于诸善地中有;名大善地法。若法、唯于诸染地中有;名大烦恼地法。如是等法,各随所应,更代而生。非皆并起。余说如是大不善地法,因诵引来;是今所增益,非本所诵。若于触后,方有受生;经云何释?如契经说:眼及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但言俱起,不说触俱。此于我宗,何违须释。又于无间,亦有俱声。如契经说:与慈俱行,修念觉支。故彼非证。若尔;何故契经中言:是受、是想、是思、是识,如是诸法,相杂不离;故无有识,离于受等。今应审思相杂何义。此经复说诸所受、即所思,诸所思、即所想,诸所想、即所识。未了于此,为约所缘?为约刹那?作如是说。于寿与煖俱时起中,亦有如斯相杂言故。例知此说,定约刹那。又契经言:三和合触。如何有识而非三和,或是三和而不名触。故应定许一切识俱,悉皆有触。诸所有触,无不皆与受等俱生。相关参考
咒,是再科不的事了,持咒不能我接收到宇宙的能量,受到不可思的生命神奇力量,而且能增人的智慧,造幸福的人生。但是,在浩瀚的佛世界中,有太多的咒佛的人所,如何自己的期望以及,一最合自己的咒呢?今天,浩然方
咒,是再科不的事了,持咒不能我接收到宇宙的能量,受到不可思的生命神奇力量,而且能增人的智慧,造幸福的人生。但是,在浩瀚的佛世界中,有太多的咒佛的人所,如何自己的期望以及,一最合自己的咒呢?今天,浩然方
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瑜伽六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谓有国王,于群臣等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能思择,能审思择,忠信伎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如是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
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瑜伽六十一卷九页云:云何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谓有国王,于群臣等性能究察,能审究察,性能思择,能审思择,忠信伎艺智慧差别摄为亲侍。如是名王能善观察摄受群臣。
口中称诵佛之名号,心中亦同时念佛,即称名念佛之意。若仅于内心观想佛理及佛之相好,则称为观念。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四(大一二‧一二中):「旋遶世尊,志心称念:『南无成义意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及苾刍众,
口中称诵佛之名号,心中亦同时念佛,即称名念佛之意。若仅于内心观想佛理及佛之相好,则称为观念。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四(大一二‧一二中):「旋遶世尊,志心称念:『南无成义意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及苾刍众,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书名)日本亲鸾著。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三信十念」而题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