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受想各别立蕴什么意思

Posted 相异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受想各别立蕴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受想各别立蕴

大毗婆沙论七十四卷十四页云:问:大地法等诸心所中,何故别立受想为蕴;余心所法,不别立耶?胁尊者言:唯佛通达诸法性相作用差别。若法堪任独立蕴者;便独立蕴。若不堪任独立蕴者;便共立蕴。故不应责。复次世尊欲以异相异文庄严于义,故作是说。谓佛若以异相异文庄严于义;则受化者,欣乐受持,不生厌倦。复次世尊欲现二门、二略、二阶、二嶝、二炬、二明、二光、二影,故作是说。谓如受想各别立蕴,余心所法,亦应别立。如余心所合立行蕴,受想亦应合立为蕴。如是则应蕴有无量,或但有三。以现二门乃至二影,故蕴有五,不减不增。复次世尊欲显二门法要,是故别立受想为蕴。谓诸心所,有是根性,有非根性。若说受别立蕴;当知已说是根心所。若说想别立蕴;当知已说非根心所。如根性、非根性,明性、非明性,现见性、非现见性,喜观性、非喜观性,妙性、非妙性,胜性、非胜性,有势力性、无势力性,增上性、非增上性,应知亦尔。复次受想二法、二界所显;故别立蕴。谓受蕴、色界所显。喜乐等受,色界增故。想蕴、无色界所显。空识等想,无色界增故。复次由二法故,诸瑜伽师,于二界劳倦;故别立蕴。谓受力故,诸瑜伽师,于色界劳倦。想力故,诸瑜伽师,于无色界劳倦。复次诸有情类,耽著乐受,执颠倒想;生死轮回,受诸剧苦。欲令了知此二过患;故别立蕴。复次受想二法,为因发起二诤根本,胜余法故;别立为蕴。谓受能发起爱诤根本,想能发起见诤根本。如能发起二诤根本,如是能发起二杂染、二边、二箭、二戏论、二我所、应知亦尔。复次受想二法别立识住,故独立蕴。余心所法,总立识住,故共立蕴。复次诸瑜伽师,厌恶受想,入灭尽定;故别立蕴。如施设论说:云何加行,得灭尽定?以何方便,起灭尽定?谓初修业者,于一切行,不作功用;亦不思惟。但作是念:谁未生故,受想得生;谁已生故,受想便灭?作是念已;能如实知灭定未生故;受想得生。若灭定生;受想便灭。知已厌离受想二法,乃至不生;得灭尽定。由如是等种种因缘,别立受想,各为一蕴。

相关参考

佛教 共相有法什么意思

共相有法瑜伽十六卷二页云:何等名为共相有法?当知此相,复有五种。一、种类共相,二、成所作共相,三、一切行共相,四、一切有漏共相,五、一切法共相。种类共相者:谓色受想行识等,各别种类,总名为一种类共相。

佛教 共相有法什么意思

共相有法瑜伽十六卷二页云:何等名为共相有法?当知此相,复有五种。一、种类共相,二、成所作共相,三、一切行共相,四、一切有漏共相,五、一切法共相。种类共相者:谓色受想行识等,各别种类,总名为一种类共相。

佛教 受想行识取蕴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取蕴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受想行识取蕴云何?谓若诸受想行识,有漏有取;于此诸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或欲、或贪、或瞋、或痴、或随一一心所随烦恼,应生时生;是名受想行识取蕴。

佛教 受想行识取蕴什么意思

受想行识取蕴品类足论二卷十五页云:受想行识取蕴云何?谓若诸受想行识,有漏有取;于此诸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或欲、或贪、或瞋、或痴、或随一一心所随烦恼,应生时生;是名受想行识取蕴。

佛教 受想立蕴因缘什么意思

受想立蕴因缘俱舍论一卷十六页云: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别分受想,为二蕴耶?颂曰:诤根生死因,及次第因故;于诸心所法,受想别为蕴。论曰:诤根有二。谓著诸欲,及著诸见。此二、受想如其次第,为最胜因。

佛教 受想立蕴因缘什么意思

受想立蕴因缘俱舍论一卷十六页云: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别分受想,为二蕴耶?颂曰:诤根生死因,及次第因故;于诸心所法,受想别为蕴。论曰:诤根有二。谓著诸欲,及著诸见。此二、受想如其次第,为最胜因。

佛教 受想行识什么意思

意思为:五蕴中之后四蕴,此四蕴属于心法,故又名非色的四蕴。

佛教 相始教什么意思

与「空始教」相对称。华严宗五教判释中之大乘始教有空、相二门,其中,相始教乃广分别诸法之性相,立事理未融、五性各别之理,而不言一切皆成佛之教法;相当于法相宗之教义。如唯识等论、解深密等经,立众生根性法尔

佛教 相始教什么意思

与「空始教」相对称。华严宗五教判释中之大乘始教有空、相二门,其中,相始教乃广分别诸法之性相,立事理未融、五性各别之理,而不言一切皆成佛之教法;相当于法相宗之教义。如唯识等论、解深密等经,立众生根性法尔

佛教 相始教什么意思

与「空始教」相对称。华严宗五教判释中之大乘始教有空、相二门,其中,相始教乃广分别诸法之性相,立事理未融、五性各别之理,而不言一切皆成佛之教法;相当于法相宗之教义。如唯识等论、解深密等经,立众生根性法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