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厌与离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Posted 一下吧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厌与离四句分别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厌与离四句分别

俱舍论二十五卷十九页云:若事能厌,必能离邪?不尔。云何?颂曰:厌缘苦集慧。离缘四能断。相对互广狭。故应成四句。论曰:唯缘苦集所起忍智,说名为厌。余则不然。四谛境中所起忍智、能断惑者,皆得离名。广狭有殊,故成四句。有厌非离。谓缘苦集,不令惑断,所有忍智。缘厌境故。非离染故。有离非厌。谓缘灭道能令惑断所有忍智。缘欣境故。能离染故。有厌亦离。谓缘苦集能令惑断所有忍智。有非厌离。谓缘灭道不令惑断所有忍智。应知此中先离欲染后见谛者所有法忍、及诸智中加行解脱胜进道摄、不令惑断。惑已断故。非断治故。

相关参考

佛教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什么意思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十九页云:问:厌、与离染、解脱、涅槃、有何差别?答:厌恶违逆、名厌。无所希求、名离染。心无垢秽、名解脱。永舍重担、名涅槃。复次毁呰烦恼、名厌。毁呰恶行、名离染。于

佛教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什么意思

厌与离染解脱涅槃差别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十九页云:问:厌、与离染、解脱、涅槃、有何差别?答:厌恶违逆、名厌。无所希求、名离染。心无垢秽、名解脱。永舍重担、名涅槃。复次毁呰烦恼、名厌。毁呰恶行、名离染。于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即以肯定、否定、复肯定、复否定等四句来分类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语cātuskotika。即由一种标准(A),或二种标准(A与B),把诸法分类为下列四种(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

佛教 三身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三身四句分别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麤,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

佛教 三身四句分别什么意思

三身四句分别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如是三身,有四分故;得为四句。一、受用非变化。谓自利分实受用身。二、变化非受用。谓变化身,为化地前杂类生故;或麤,或妙;或令欢喜,或令怖畏;改转不定。但名变化,不名受

佛教 五事四句等分别什么意思

五事四句等分别瑜伽七十三卷一页云:问:诸相、是名耶?设名;是相耶?答:诸名、皆是相。有相、而非名。谓除名相,余四相。余随所应,当知亦尔。

佛教 五事四句等分别什么意思

五事四句等分别瑜伽七十三卷一页云:问:诸相、是名耶?设名;是相耶?答:诸名、皆是相。有相、而非名。谓除名相,余四相。余随所应,当知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