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什么意思

Posted 波罗蜜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波罗蜜多与三学相摄

成唯识论九卷十六页云:十与三学,互相摄者;戒学有三。一、律仪戒。谓正远离所应离法。二、摄善法戒。谓正修证应修证法。三、饶益有情戒。谓正利乐一切有情。此与二乘有共不共,甚深广大,如余处说。定学有四。一、大乘光明定。谓此能发照了大乘理教行果智光明故。二、集福王定。谓此自在,集无边福,如王势力,无等双故。三、贤守定。谓此能守世出世间贤善法故。四、健行定。谓佛菩萨大健有情之所行故。此四所缘对治堪能引发作业,如余处说。慧学有三。一、加行无分别慧,二、根本无分别慧,三、后得无分别慧。此三自性所依因缘所缘行等,如余处说。如是三慧,初二位中,种具有三。现唯加行。于通达位,现二种三。见道位中,无加行故。于修习位,七地已前,若种若现,俱通三种。八地以去,现二种三。无功用道,违加行故。所有进趣,皆用后得。无漏观中,任运起故。究竟位中,现种俱二。加行现种,俱已舍故。若自性摄;戒唯摄戒,定摄静虑,慧摄后五。若并助伴;皆具相摄。若随用摄;戒摄前三。资粮自体眷属性故。定摄静虑。慧摄后五。精进三摄。遍策三故。若随显摄;戒摄前四。前三如前及守护故。定摄静虑。慧摄后五。

相关参考

佛教 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差别什么意思

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差别瑜伽四十九卷四页云: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慧波罗蜜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如是

佛教 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差别什么意思

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差别瑜伽四十九卷四页云:于一切法如实安立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今于此中,能取胜义,无分别转,清净妙慧,当知名慧波罗蜜多。能取世俗,有分别转,清净妙智,当知名智波罗蜜多。如是

佛教 三学次第什么意思

子题:戒捉、定缚、慧杀、毗尼者即大乘学、八十部者即尸波罗蜜、由本小教归一佛乘,行事钞‧篇聚名报篇:「故世尊处世,深达物机,凡所施为,必以威仪为主。但由身口所发,事在戒防;三毒勃兴,要由心使。今先以戒捉

佛教 十烦恼何性相摄什么意思

十烦恼何性相摄成唯识论六卷十二页云:此十烦恼,何性所摄?瞋唯不善。损自他故。余九通二。上二界者,唯无记摄。定所伏故。若欲界系,分别起者;唯不善摄。发恶行故。若是俱生,发恶行者;亦不善摄。损自他故。余无

佛教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恶行,所余身语意恶行。

佛教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什么意思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十摄三。不摄者何?谓除业道所摄身语意恶行,所余身语意恶行。

佛教 十六行与三解脱门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三解脱门相摄杂集论十一卷七页云:前说如所有性中,有十六行及三解脱门。如是二种,更互相摄。问:空摄几行?答:二。谓空行,无我行。问:无愿摄几行?答:六。谓无常行、苦行、苦因行、集行、生行、缘行。

佛教 十六行与三解脱门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三解脱门相摄杂集论十一卷七页云:前说如所有性中,有十六行及三解脱门。如是二种,更互相摄。问:空摄几行?答:二。谓空行,无我行。问:无愿摄几行?答:六。谓无常行、苦行、苦因行、集行、生行、缘行。

佛教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此十六行,几是空行?谓二。即苦谛后二行。几是无愿行?谓六。即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几是无相行?谓灭谛一切。几是清净因所显行?谓道谛一切。问:要由无常想,

佛教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什么意思

十六行与空等三行相摄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页云:复次此十六行,几是空行?谓二。即苦谛后二行。几是无愿行?谓六。即苦谛前二行,及集谛一切。几是无相行?谓灭谛一切。几是清净因所显行?谓道谛一切。问:要由无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