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五依处及十种因什么意思

Posted 心心

篇首语: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五依处及十种因什么意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十五依处及十种因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如是四缘,依十五处义差别故;立为十因。云何此依十五处立?一、语依处。谓法名想所起语性。即依此处,立随说因。谓依此语随见闻等,说诸义故。此即能说,为所说因。有论说此是名想见。由如名字取相执著随起说故。若依彼说;便显此因是语依处。二、领受依处。谓所观待能所受性。即依此处,立观待因。谓观待此,令彼诸事,或生,或住,或成或得;此是彼观待因。三、习气依处。谓内外种未成熟位。即依此处,立牵引因。谓能牵引远自果故。四、有润种子依处。谓内外种已成熟位。即依此处立生起因。谓能生起近自果故。五、无间灭依处。谓心心所等无间缘。六、境界依处。谓心心所所缘缘。七、根依处。谓心心所所依六根。八、作用依处。谓于所作业,作具作用。即除种子,余助现缘。九、士用依处。谓于所作业,作者作用。即除种子,余作现缘。十、真实见依处。谓无漏见。除引自种,于无漏法,能助引证。总依此六,立摄受因。谓摄受五,办有漏法;具摄受六办无漏故。十一、随顺依处。谓无记染善现种诸行,能随顺同类胜品诸法。即依此处,立引发因。谓能引起同类胜行,及能引得无为法故。十二、差别功能依处。谓有为法,各于自果。有能起证差别势力。即依此处,立定异因谓各能生自界等果,及各能得自乘果故。十三、和合依处。谓从领受乃至差别功能依处,于所生住成得果中有和合力。即依此处立同事因。谓从观待乃至定异,皆同生等一事业故。十四、障碍依处。谓于生住成得事中,能障碍法。即依此处,立相违因。谓彼能违生等事故。十五、不障碍依处。谓于生住成得事中,不障碍法。即依此处立不相违因。谓彼不违生等事故。

相关参考

佛教 十五依处得五果别什么意思

十五依处得五果别成唯识论八卷四页云:瑜伽等说:习气依处得异熟果。随顺依处,得等流果。真见依处,得离系果。士用依处,得士用果。所余依处,得增上果。习气处言,显诸依处感异熟果一切功能。随顺处言显诸依处引等

佛教 十五依处得五果别什么意思

十五依处得五果别成唯识论八卷四页云:瑜伽等说:习气依处得异熟果。随顺依处,得等流果。真见依处,得离系果。士用依处,得士用果。所余依处,得增上果。习气处言,显诸依处感异熟果一切功能。随顺处言显诸依处引等

佛教 十五依处什么意思

又称十五种因缘依处。即唯识宗之随说因等十因所依之处。(一)语依处,指与法、名、想而起之语性,依此处而立随说因。(二)领受依处,指所观待之能所受性,其能受为受之心所,所受通一切法;依此处而立观待因。(三

佛教 十五依处什么意思

又称十五种因缘依处。即唯识宗之随说因等十因所依之处。(一)语依处,指与法、名、想而起之语性,依此处而立随说因。(二)领受依处,指所观待之能所受性,其能受为受之心所,所受通一切法;依此处而立观待因。(三

佛教 得依处及得方便什么意思

得依处及得方便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趣向谛智乐正觉者、应当了知依四圣谛增上缘力,得所依处、得得方便。应知是处、于善说法毘奈耶中,净信出家;名得依处。若四沙门果所摄受声闻菩提,若诸独觉所有菩提,若诸

佛教 得依处及得方便什么意思

得依处及得方便瑜伽九十五卷十三页云:复次趣向谛智乐正觉者、应当了知依四圣谛增上缘力,得所依处、得得方便。应知是处、于善说法毘奈耶中,净信出家;名得依处。若四沙门果所摄受声闻菩提,若诸独觉所有菩提,若诸

佛教 坚力持性有五依处什么意思

坚力持性有五依处如坚力持性中说。

佛教 坚力持性有五依处什么意思

坚力持性有五依处如坚力持性中说。

佛教 十因什么意思

梵语daśahetavah。又作十种因。(一)指四缘据所依处之十种分类。即用以说明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之十种原因。(一)唯识宗之说法:(1)随说因,依语依处而立。随见闻说诸义时,则能说之语为

佛教 十因什么意思

梵语daśahetavah。又作十种因。(一)指四缘据所依处之十种分类。即用以说明一切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之十种原因。(一)唯识宗之说法:(1)随说因,依语依处而立。随见闻说诸义时,则能说之语为